一、现有基础 (一)学校概况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创办于1906年,占地16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环境优美,教学设施现代化。现有省市教学名师及国家、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等名优教师59人。学校办学成绩蜚声海内外,历史上以全国高考红旗闻名。校友中有院士4人,教授级专家、学者、党政领导等近3000人。学校荣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历届福建省文明学校、第三批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先进集体、全国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先锋学校、全国百所校园信息化建设示范学校、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福建省教育科研基地、省岗位练兵先进单位、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称号。 学校秉承“进德·力学·求实·超越”的校训,按照“12345”总体办学思路,即:把握“一条主线”(文化立校、创新强校),坚持“两个中心”(德育为首、教学为主),抓好“三支队伍”(青年教师队伍、班主任队伍、行政领导队伍),推进“四项发展”(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打造“五个品牌”(主题推进式德育、主题推进式教研、安全工作、党建工作、高考)。学校以“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为办学理念,以“进德、力学、求实、超越”为校训,全力打造“文化一中、品质一中、学术一中、多元一中、和谐一中”,办全国一流学校,育社会一流人才。 (二)改革基础 一是德育成效显著。坚持德育为首,构建“三年一体.主题推进”德育模式,实行德育工作年段主题、月主题、周主题,实施超前应对策略,打造班级特色文化,完善“四结合”德育网络,构建“点线面三位一体,防导优和谐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立德育班主任和导师制度,从生活、学业、生涯等方面指导学生发展,并不断进行经验总结,积累了丰富的学生发展指导经验。《以“五正”教育引领学生德育成长》获福建省德育建设“百优”示范项目。 二是推进课程建设,课程资源多样。根据校本生情及莆田地方文化历史特色,充分挖掘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出富有学校特色、涵盖八大领域的校本选修课75门,学生每年申报的研究性课题达300多个。基本形成“基础类+拓展类+特色类”的课程结构,为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提供课程支撑。 三是教学方式较新。学校不断增强教师的新课改意识,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精心组织教学。根据学科特点,采用启发式、交流式、讨论式、座谈式、参观式、访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主体作用。 四是各项管理制度较为完善,日趋科学化、精细化。修订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规章、职责制度,涵盖了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安全、德育、教科研、社团等全面的学校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行,逐步形成莆田一中特色的管理文化。 五是师德高尚,师业精湛。学校强化师德师风教育,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式发展,推进校本教研,造就了一支“行正身范、学博业精”的教师队伍,教研氛围浓厚。 六是多元评价办法。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办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考试评价制度、评价体系,对学生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发挥评价的教育促进功能,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三)存在问题 在强化立德树人方面,针对学生问题的反复性与反弹性,需要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经常性针对性与有效性,以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在创新课程体系方面,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特色还不足,实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改革教学方式方面,需进一步实现学校信息平台数据的需要整合互通,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在重建教学管理制度方面,选课、教师编排、分类分层分项走班下教学组织、管理及评价等方面有待于按照新高考的要求进行系统设计;在提高教师素质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教师研训动力不足的原因,提高青年教师的成长步伐,探索培养名优教师途径和方法;在改进评价方式方面,需要进一步解决量化考核制度在推动学校发展的同时带来的弊端,发挥制度优势。 二、总体目标 按照“创新强校、教研强师、科学育人”的办学思路,以省示范高中培育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办学思路,以“‘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实践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实践、教与学方式改革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实践、深化教师专业发展改革、深化师生发展评价改革”为抓手,构建以“五正”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新格局、打造具有莆田一中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基于核心素养开发的新型教学模式、建立双轨制并存的分层走班与生涯规划指导管理体制、锻造一支“行正身范、学博业精”教师队伍、建立多元化的师生评价体系的总体目标,深入推进学校集团化、国际化、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深化新课程改革,探索学校发展新路径,形成可供推广的经验,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国内外同一领域建设现状 1.立德树人方面:国外在德育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提出许多颇具影响力的理论。国内研究对此研究也比较深入但从目前各学校德育现状来看,普遍存在对青少年道德成长规律掌握不够、德育措施和目标系统性不强、德育成效不明显的缺陷。 2.创新课程体系方面:许多学校开展了自己特色校本课程的建设,但在构建与实施过程中仍存在对课程认识的窄化、内容与国家课程重复交叉、制度不完善、体系结构不合理、个性不突出、落实不到位、缺乏特色和活力等现象,没有真正让学校一切教育因素成为课程,成为学生成长的有效载体。 3.改革教学方式方面:大多国内外文献报道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通过教学实践或课程体系构建,对于通过教学过程性评价来落实学科素养,较少见报道。涉及普通高中学校层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建设的理论文章不多,落实到教学方式改革研究的文章较少。 4.教学管理制度方面:上海与浙江初步试验了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国内教育体系中,学科老师承担了主要的教学任务,而班主任则更多承担了思想教育的任务。学生生涯规划并没有成为一种制度,也缺乏专业的指导路径和指导教师。 5.提高教师素质方面:国内外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的研究和探讨,都集中在问题对策的研究上。但大多数研究文献都把焦点集中在区域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很少关注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校本实际问题。 6.改进评价方式方面:国外评价方式主要以分学科、分技能、分阶段评价为主,如美国的NAEP教育进展评价机制、澳大利亚NVP教育进展评价机制等,国内则一直较缺乏统一的多元评价机制,更多着眼于分数和高考进行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有效指标单一,但新高考的推行,要求改变这种现状,因此要尽快借鉴国外评价制度,按照新高考要求,改变评价方式,建立多维评价体系。 (二)核心内容和目标任务 1. 强化立德树人。学校将充分分析研究学生德育成长规律,找准学生各个时期不同关键点,与时俱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百年优秀育人传统,逐步构建起以“五正”教育为核心的德育新格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中的完美结合,培养“德美识丰,行雅志坚”的莆田一中优秀学子。 一是遵循教育规律和育人规律,以“正容”为抓手,强化德育规范教育。不断推进德育规范的建设,经常从检查 “四不一要”等入手,作为正容的基本要求,进而推进着装、形体、神情的容貌之正。要求学生从着装、个人卫生、形体仪态、精神面貌等各个方面,展现莆田一中学生良好的外观形象和外显的气质气象。同时树立“人人都是行为规范管理者”的理念,实现学生行为的自查自律。抓好德育教育“四个节点”,强化德育针对性和有效性,努力做到“家”、“校”一致性规范教育。 二是营造优秀传统文化育人氛围,以“正言”为先导,抓好文化浸润养成教育。以“正言”为契机,实现师生都文明用语、礼貌用语。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打造学生个性化成长环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力争让每一面墙、每一个角落都发出正能量的声音,学校制定了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所文明行为规范和,明确了“八礼”的要求,要求学生在校内外的一举一动都要注意保持莆田一中学生应有的文明形象和道德修养。我们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谣的形式表述这些场所的行为规范要求,并公布张贴,要求学习,同时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教育与引导的作用,规范学生的言行,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 三是创新德育实践模式,推进“正行”教育,营造体验感悟式成长氛围。在强化浸润的基础上,推进德育实践的体验,实现“正行”,进一步使外化的德育规范内化,提升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主题德育活动,推进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寒暑假德育主题作业和周德育作业制度,举办 “奇思妙想”创意节,并不断创新德育实践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并充当活动的主角,实现德育由灌输性向自主性转变,在体验感悟中实现“正行”。 四是抓好主题推进式德育教育体系,注重“正心”培养,完善全员、全程育人新格局。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从内心深处形成正确的思想,完成学生“正心”。将推进落实“四育人”目标,实施具有我校特色的主题推进式德育,即在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学生各个时期不同关键点的特点,超前进行主题教育、引领教育和预防性教育,形成了“强化、浸润、体验、养成”的德育模式。我们以月主题、周主题的形式,注重通过各种精心设计的活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正人”目标,培养“德美识丰,行雅志坚”的一中人。我校将立足强化、重视浸润、强调体验、力促养成,坚持对学生行为规范按照“正容、正言、正行、正心、正人”要求,寓教于乐,创新德育实践模式,润物无声,让行为规范的自觉意识融入学生的生活,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引以为鉴,时常对照,不断提升,并通过学校的教育与引领,促使学生的行为习惯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提升,成为“德美识丰,行雅志坚”的莆田一中优秀学子。 2、创新课程体系。学校根据新高考和课程改革新方案,围绕“为全体学生负责、为学生终身负责、为中华民族负责”的办学理念,秉承“进德、力学、求实、超越”校训,确立把“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和谐发展”作为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在严格遵守国家课程要求基础上,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结合,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并以此指导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 (1)实施课程结构性改革,构建多样化课程体系; 按照国家课程纲要要求,结合学科课程的特点,对原有课程体系开展结构性、试验性的优化、调整。以“进德载物、力学卓识、求实致远、超越创新”为课程目标主线,将学校一切因素纳入课程体系建设,对课程进行分类分层设置。划分为基础类、拓展类、特色类三个层次的课程,满足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的发展需求。着眼于向内用力,致力于完善学生人格,与大学课程相关联,进而构建立体式、多层次而又灵动、交叉的课程体系。 “八大领域---三类”课程结构模型
(2)创新课程制度建设,适应新课程新高考改革。 围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修订、完善、创新适合我校特色的《莆田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管理与实施方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等与新课程、新高考相配套的各项规章制度。 (3)推进基础类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促进拓展类课程的多元发展,实现特色课程的专深化发展。3.改革教学方式。推动数字校园,依托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积极推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 方式改革,创设更为互动的教学环境,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一是构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互动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课题研究推动改革,采用启发式、交流式、讨论式、座谈式、参观式、访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制定完善《莆田一中备课与教案编写指导原则》《莆田一中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 二是构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通过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科技创意活动等调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探究、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质疑、探究、实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科素养、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是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实现校园数字化,增强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拓展提升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有效地实施教学,实现技术学习与学科教学目标双达成。 4.重建教学管理制度。探索一条适合我校特点的系统性管理体制:实行“行政班+分层分类分项走班”教学体制,构建班主任(行政班)、任课教师(成长导师)(教学班)、学生自主管理“三位一体”管理组织体系,推进育人模式的转变。同时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学生发展指导机制、选课指导制度。确定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组织方式,以人为本,建立科学有效的多元教学评价制度。探索、践行对课堂教学细节的研究,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建设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提升管理效能。 5.提高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素质、师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参加新课程改革的自觉性,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打造一支“行正身范、学博业精”的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师风师德教育,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团队。加强师德师风文件学习,通过逐层签订师德师风责任状等形式,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师德师风水平。不断探索加强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全过程的措施,重点修订《莆田第一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实施细则》等制度,并汇编成册。 二是建立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校本教研制度,造就懂理论、尚实践、能创新的教学团队。聚焦课堂教学,通过“六环联动”打造特色鲜明的校本教研文化。依托省科研基地平台,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成就感。重视研训,通过读书沙龙、专题研讨等,继续打造学习型校园,提升教师归属感。强化“五定” 突出主题推进,大力推进校本教研的常态化、规范化。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把每个成长中的青年教师当作未来的名师加以培养,为他们提供机会、提供条件、树立目标、加载担子。加强骨干教师成长网络建设,构建由教学骨干、教研骨干到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名师成长道路。加强对班主任的管理。通过班主任例会、经验交流会、德育课科研,全力提升班主任队伍素质。 四是为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提供经费保障。进一步完善《莆田一中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等制度,为教师交流培训、课题开展等提供经费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 五是利用校友资源,充实教师队伍,提高办学实力。学校将利用校友的社会关系网络,根据我校选修课程设置与科技特色发展需要,聘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充实教师队伍,推动我校校本课程的多元化发展,提高办学实力。 6.改进评价方式。适应新课程和新高考改革需要,积极建立多元综合评价体系。遵循“合格+特长”的理念,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遵循以评促教的理念,建立多元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并进一步整合师生评价体系,构建统一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综合评价机制。 一是建立多元课程评价、学生评价机制。探索分类分层分项走班下符合学校教育理念、办学特色的莆田一中学分认定方案,分层次教学评价、考试评价、层次教学班划分评价、学生成绩评价等评价体系。制定严格的标准的和程序,并最终建立《莆田一中分层走班评价办法》。制定和完善《莆田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通过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及特长方面的全面考评、量化管理,确定具体可行的合格学分(基础学分)及以特长学分高低作为衡量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水平与状况的评价指标进行学分认定,完善学生学分制评价体系准。 二是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教师评价机制。改进教师评价制度,探索并建立与分层走班班级、导师工作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方式,通过学习、规范、考核和表彰激励,提升教师适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完善《莆田一中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并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学校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三是建立适合新高考改革的综合评价体系。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都是系统教育工程,需要整合多元评价机制,构建统一的系统化综合评价机制。我校将通过整合学校多元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多元多层次多角度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3月):准备阶段(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室、各年段) 成立莆田第一中学建设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中领导小组,召开领导小组会议,论证研究规划,确定示范校建设规划方案,并组建德育建设项目小组、课程建设项目小组、教学方式改革项目小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小组、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小组、评价方式改革项目小组等六大建设任务项目工作小组。各小组分别组建建设团队,并部署各阶段工作及任务分配。德育建设项目小组梳理学校德育管理制度,年级管理制度和班级配套管理制度,召开班主任研讨会,推进完善全员全程育人新格局构建。课程建设项目小组,按教研组建立校本研究课题,组织建设团队成员进行理论学习,讨论并设计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改革项目小组,学习学科核心素养内涵、表现及关系,建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模型。组织物理、生物、语文学科在原有课题基础上,先行探索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形成前期经验。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小组组织建设团队成员进行学习上海浙江等地的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等。教师素质提高项目小组,论证研究规划,确定示范校“深化校本教研、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建设顶层工作方案。评价方式改革项目小组,为适应新高考改革需要,结合学校实际,细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探索建立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参与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途径。 2.第二阶段(2018年4月—2018年8月):启动实践阶段(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室、各年段、各教研组) 一是结合践行“五正”德育的需求,编制总体方案。修订编制校园各处行为准则;指导年段把握时间节点,对学生强化纪律规范要求,形成学生德育评价体系。(德育处、各教研组、各年段) 二是确定课程体系建设主体框架,初步形成有效的课程管理制度。编制各学科“细化课程标准”材料,建立我校特色的校本作业资源库。(教务处、各教研组) 三是调查教与学的基本情况,统计相关数据,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按照课题方案要求,开展研究与实验,组织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校本作业等。(教务处、各教研组) 四是开展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研究,了解分层走班及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现状,开展调查问卷,分析形成《高中生发展指导现状调查报告》及确立学生发展指导内容,组织学生发展指导项目规划的制定。(教务处、各年段) 五是组织相关理论的专题学习与培训;收集新时期教师队伍建设相关的资料编印成册,组织研讨;修订健全教师培养与管理等系列制度。(办公室、工会、教研室) 六是开展问卷调查,专题研究现行教师、学生评价标准弊端。遵循“合格+特长”的理念,制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初步方案;遵循以评促教的理念,建立教师综合评价体系初步方案。(办公室、教务处) 3.第三阶段(2018年9月~2021年8月):深入推进阶段(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室、各年段) 一是形成“五正”德育系列教育案例。讨论学校德育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的对接和落实。(德育处) 二是初步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体系。开发出富有地方特色及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推送一些省、市精品课程等。(教务处、教研组) 三是各教研组根据总体计划制定子课题行动方案,推进各项教学改革实践的实施;定期组织 “教改实践沙龙”,开展经验交流总结工作;做好课题的管理,资料收集和信息反馈工作。(教研室) 四是制定《莆田一中分层走班实施方案》、《莆田一中分层走班“双轨制”管理办法》、《莆田一中学生发展指导实施方案》、《莆田一中学生发展指导管理制度案》《莆田一中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细则》。指导学生选课,并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教务处) 五是践行群众路线,修订《莆田第一中学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工作实施方案》、《莆田第一中学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方案》、《莆田第一中学教职工年度考核方案》等8个制度,并汇编成册。通过对先期实践探索的经验与教训,专题研究提高教师素质的路径,构建科学可行的“深化校本教研、打造优质教师队伍”工作方案。(办公室、教研室) 六是整合师生评价体系,建立多元教学评价、教师评价机制。探索并建立与分层班级、导师工作相适应的教师考核方式,完善《莆田一中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和《莆田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激发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办公室、教务处) 4.第四阶段(2021年9月~2021年12月):总结与成果转化阶段(责任处室: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教研室、各年段) 一是梳理德育管理和德育评价体系,根据反馈建立更为实用的评价体系。学校德育管理成果的论证:梳理以“五正”为核心的全员全程德育新格局建设的实施情况,分析存在的优缺点和成果展现,收集成册,推广提高辐射价值。(德育处、各年段) 二是课程体系建设与校园文化的再讨论、再思考,进行再次深度的融合;学校课程体系整体成果的论证:总结课程设置方面的优缺点及课程体系建设成果,形成校本课程精品。积极推广课程建设成果,提升学校辐射力,推动区域课改。(教务处、各教研组) 三是总结教学研究实践的经验和理论研究的成果,完成报告,升华成为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经验和方法,同时转化为学校改革与实践的具体行为,并做好研究成果的推广工作。(教研室) 四是完善莆田一中分层走班管理体系与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并形成系列实施方案、实施细则与管理制度。积极推广成果,提升学校辐射力,起到示范的作用。(教务处、各年段) 五是认真总结学校四年来在“深化校本教研、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改革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并将成果转化为学校教学的具体行为;积极推广成果,提升学校辐射力,起到示范的作用。(教研室) 六是建立适合新高考改革的师生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有效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公室、教务处) 五、预期成效 1.创新之处: (1)构建以“五正”教育为核心的全员全程德育新格局,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德育中的完美结合。 (2)解决校本课程特色不足、缺乏实效的问题,建立符合既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及若干相应的课程板块,构建具有莆田一中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 (3)建立莆田一中分层走班管理体制与相应的学生发展指导课程体系来系统架构学校治理体系。 (4)建立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校本教研制度,深化“122”教研策略。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