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政治课堂的价值唤醒与生命共鸣 —— 读《倾听着的教育》有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0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政治课堂的价值唤醒与生命共鸣

—— 读《倾听着的教育》有感

莆田一中    张胜勇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 以“倾听”姿态做教育,是一种崇高的师德。倾听的价值,远不止我们常以为的“获取信息”,更是对生命个体最温暖的尊重。李政涛认为,“倾听为教师的道德转化提供了可能性。”当学生真实的生命状态在教师的倾听中得以裸露和呈现的时候,教师的注意力可能被集中于同情与关怀。这表明,倾听唤醒了教师的良知与道德感。作为中学政治老师,我猛然意识到:政治教育作为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重要载体,其本质不是单向的价值灌输,而是师生之间通过倾听实现的思想共鸣与生命对话。

一、警醒:政治课堂中的 “倾听失聪” 及其根源

李政涛教授在书中尖锐地指出,教育场域中的 “失聪” 现象普遍存在,表现为全然失聪与部分失聪、暂时失聪与长久失聪等多种形态。反观中学政治课堂,这种 “失聪” 困境同样潜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成为阻碍价值引领落地的隐形屏障。政治学科的时政性与思想性,本应让课堂充满思想碰撞的火花,但 “视觉中心主义” 主导下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置于 “被灌输” 的客体位置。更值得反思的是,政治学科的价值导向性有时会异化为 “标准答案崇拜”,导致对学生个性化表达的集体失聪。深入剖析 “失聪” 根源,除了教学时间紧张、预设思维固化等表层原因,更在于对政治教育本质的认知偏差。我们常常将政治课等同于 “知识传授 + 价值说教”,忽视了其 “人的教育” 属性。李教授强调,倾听是 “面向人的生命存在” 的本体论行为,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唯有建立在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倾听之上,才能真正入脑入心。这种认知觉醒,成为我重构课堂的起点。    二、践行:倾听视角下政治课堂的重构路径

李政涛教授在书中系统阐释了倾听的实现路径,强调倾听 “不只是‘听’也包括了‘看’,更涉及到‘想’和‘思’”,具有深刻的思维内涵。结合政治学科特点,我从三个维度探索倾听式教学的实践策略,让课堂成为思想交流的沃土。

(一)创设 “邀请式倾听” 场域,让表达真实发生。陶行知的 “邀请式倾听” 启示我们,教师的姿态决定了学生的表达意愿。政治课堂的倾听场域构建,核心在于打破 “教师权威”,建立 “相互倾听与应答” 的交往生态。在 “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中,我改变以往的 “理论讲解 + 案例分析” 模式,采用 “故事分享会” 形式:先分享自己了解中的莆田传统习俗,再以 “你的家乡有哪些难忘的传统技艺” 发出倾听邀请。有学生谈及家乡的木雕技艺面临失传的困境,言语中满是惋惜;也有学生提到对传统婚俗中陋习的反感。我以 “你的观察让我想到非遗保护的现实难题”“这个观点提醒我们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 等回应承接思考,让课堂从 “讲文化” 变成 “聊文化”。这种邀请式倾听,正如李教授所言,能让学生 “感受到教师与他同在共在”,从而敞开心扉。

(二)锤炼 “回应式倾听” 能力,让思维深度生长

倾听的价值不仅在于 “听见”,更在于通过回应实现 “思维共振”。李政涛教授以孔子的倾听之道为例,强调教师应 “带着倾听自信” 回应学生。政治学科的思辨性,尤其需要教师以精准回应激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对于学生的错误观点,李教授提醒我们要避免 “虚假倾听”—— 既要打开耳朵,更要让声音在内心激起涟漪。可以让学生在事实面前修正错误认知,这种 “先接纳再引导” 的倾听艺术,体现了政治教育的包容与智慧。

(三)培养 “共情式倾听” 素养,让价值真正内化

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 “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的时代新人,而共情式倾听是连接知识与价值观的桥梁。李教授强调,“有强大教育力的教师,是能够将爱与听融通起来的教师”,这种爱与听的融通,在政治课堂中体现为对学生生命体验的深刻关照。

三、升华:倾听赋予政治教育的育人价值

李政涛教授在书末写道:“教育的世界,源于一个倾听与回响交织的世界”。践行倾听式教学的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倾听不仅重塑了课堂形态,更赋予政治教育三重深层育人价值。

倾听让政治教育回归 “生命教育” 本质。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 —— 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均植根于学生的生命体验。通过倾听,我们能发现学生在 “双减政策” 下的学习困惑、在 “饭圈乱象” 中的价值迷茫、在 “科技突破” 中的民族自豪,这些真实的生命声音成为价值引领的鲜活素材。正如李教授所言,倾听能让教师 “领悟学生首先是一个生命的存在”,从而施之以 “对应于生命” 的教学方法。当政治课不再是脱离生活的理论体系,而是回应生命困惑的思想对话,其育人力量便自然生成。倾听培育学生的 “公共理性” 精神。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具有理性思维的现代公民。在倾听与被倾听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尊重不同观点、理性表达见解、基于事实论证。倾听构建 “教学相长” 的教育生态。政治学科的时代性要求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而学生的鲜活思考正是重要的 “成长资源”。 “在相互倾听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让政治课堂成为师生共同进步的生命场域。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孔子,带着倾听自信走进课堂”。作为中学政治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使命,而这份使命的实现,始于每一次耐心的倾听、每一次真诚的回应、每一次思想的共鸣。当倾听成为政治课堂的常态,当每个学生的声音都能被尊重与珍视,政治教育便会真正实现 “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的深层价值,在生命的共鸣中培育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与鲜活生命力的时代新人。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