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有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4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开启心灵的明窗

读《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张洪声

中学时代,是人生中一段充满瑰丽色彩却又暗涌激流的旅程。身体的飞速成长、自我意识的猛烈觉醒、人际关系的复杂交织、学业压力的与日俱增,都让年轻的心灵时常陷入迷茫、困惑与不安之中。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崔丽娟教授的《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如同一阵温润的及时雨,洒落在干渴的心田上;又似一扇明亮的窗,为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青少年,以及陪伴他们的师长,打开了一个认识自我、理解他人、与世界和解的新视角。读完此书,我深感其不仅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的科普读物,更是一部蕴含深刻教育智慧、充满人文关怀的启蒙之作。

一、 精准的定位:从“神坛”到“身边”的心理学

长期以来,心理学在许多人心中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要么被视为高深莫测的学术研究,与弗洛伊德的梦境解析和精神分析紧密相连;要么被曲解为只为“有心理问题”的人服务的治疗手段。这种距离感使得许多青少年即使内心充满困扰,也不敢或不知如何求助。《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彻底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完成了心理学从“神坛”到“身边”的优雅落地。

崔丽娟教授以极其亲切、平实的语言,将心理学定义为“研究人自身规律的科学”。书中探讨的记忆奥秘、注意力法则、情绪管理、性格成因、人际吸引等话题,无一不是与中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真问题”。例如,书中不会枯燥地讲解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理论,而是会告诉学生如何利用这一规律科学地安排复习计划,从而事半功倍;它不会空洞地论述情绪的功能,而是会提供具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焦虑、愤怒或沮丧时如何自我调适。这种“问题导向”和“实用主义”的写作手法,让心理学不再是遥远的理论,而是变成了可以随手取用的“工具箱”,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和代入感。它传递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关注心理,就像关注身体健康一样,是每个人正常且必要的需求,是走向成熟、追求幸福生活的必修课。

二、 内容的构建:科学性与可读性的完美平衡*

作为一本面向青少年的读物,如何在保证科学严谨的同时,又做到生动有趣、易于理解,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书在这方面堪称典范。

在科学性上,本书的内容根基扎实。它所引用的概念、理论和实验,都是经过主流心理学界验证的经典内容。从感知觉到思维记忆,从动机情感到人格意志,其框架体系完整地勾勒了心理学的基础轮廓。然而,作者绝非进行教科书式的罗列。每一个知识点,都配以中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有趣的心理实验、生动的案例故事来加以阐释。比如,在讲解“从众心理”时,可能会引用阿希的线段判断实验,但描述方式会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微妙的群体压力。在探讨“青春期自我意识”时,会细腻地描绘那种“假想观众”效应——总觉得别人在时刻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这种贴切的描述极易引发强烈共鸣。

此外,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具亲和力,仿佛一位充满智慧而又和蔼可亲的长者或朋友,在与读者进行一场平等、真诚的对话。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取而代之的是理解、共情和建设性的引导。这种“对话感”极大地消解了阅读的障碍,使得深奥的心理学知识如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流入心田。

三、 深远的意蕴:超越知识传授的生命教育

如果说本书的前两个特点使其成为一本优秀的科普读物,那么其真正深刻的价值,在于它超越了一般性的知识传授,触及了“生命教育”和“全人教育”的核心。它旨在培养的,是一种可贵的“心理素养”。

首先,它促进了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与接纳**。青春期是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等问题会不断萦绕心头。本书通过系统介绍气质、性格、能力等概念,帮助青少年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特点与局限,明白“人各有异”是常态,从而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减少不必要的自我苛责与内心冲突。这种健康的自我观念,是建立自信、走向独立的基石。

其次,它提升了青少年的**人际理解与共情能力**。中学阶段,同伴关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摩擦与矛盾也随之增多。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人际吸引的规律、沟通的技巧、冲突的解决方式,引导读者跳出自我中心,尝试从他人的立场看问题。当学生理解了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如寻求关注、自我保护等),他们便能对他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更能构建和谐、支持性的人际关系网络,这对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它赋予了青少年**积极应对挑战的心理资本**。面对学业压力、考试焦虑、成长烦恼,本书提供的不是空洞的安慰,而是基于心理学原理的应对策略。它教会学生如何调整认知、管理压力、设定合理目标、培养成长型思维。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是在帮助他们构建内在的“心理免疫系统”,使其在未来的风雨人生中,具备更强的心理弹性和适应能力。

四、 对成人世界的启示:一本值得师长共读的书

作为一名读者,我深感这本书绝不仅仅是写给中学生的,它同样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宝贵的参考书。它帮助我们“重回”青春期,以心理学的透镜,重新审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我们得以理解学生那些“叛逆”行为背后的独立需求,明白他们情绪波动背后的生理心理原因,体会他们在同伴压力下的挣扎。

这本书能有效改善师长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当我们懂得了心理发展的规律,就能减少许多“想当然”的误解和粗暴的干预,转而采用更科学、更尊重、更有效的方式去引导和支持孩子。它提醒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分数的获得,更是培养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积极心态和幸福能力的“人”。

崔丽娟教授的《写给中学生的心理学》,是一本充满善意和智慧的书。它像一位耐心的向导,陪伴青少年走过成长的迷雾;它像一把灵巧的钥匙,开启了认识自我与理解他人的大门。它告诉我们,心理学最大的魅力,不在于它能预测或控制什么,而在于它赋予我们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与慈悲心,让我们学会与真实的自己温柔相处,与复杂的世界从容对话。这本书所播下的种子,必将在无数年轻的心灵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支撑他们一生幸福人生的参天大树。这,或许正是此书最深远的意蕴所在。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