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智慧与温度: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莆田一中地理组 叶芳菲
作为教育领域的经典著作,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自问世以来,便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教育者的前行之路。这本书并非抽象的教育理论堆砌,而是苏霍姆林斯基结合三十余年教育实践,为教师们写下的100条具体建议,涵盖了教学方法、学生成长、教师自我提升等多个维度。时隔多年重读此书,我依然被字里行间的教育智慧与人文温度深深打动——它不仅解答了当下教育实践中的诸多困惑,更让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一、“把心交给学生”:教育的本质是心灵的唤醒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反复强调“教育的核心是关注人的成长”,而这一理念的核心,便是“把心交给学生”。他在书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位教师发现学生彼特里克对学习毫无兴趣,成绩始终垫底,便试图通过批评和补课提升他的成绩,却收效甚微。后来,这位教师偶然发现彼特里克擅长饲养小动物,便鼓励他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并将观察过程写成日记。渐渐地,彼特里克在写作中找到了自信,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其他学科的成绩也随之提升。
这个案例让我深受触动。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中,不少教师习惯于以分数衡量学生,将“提分”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心需求。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明确指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兴趣、天赋、性格各不相同,教师的职责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标准化的人才’,而是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唤醒他们内心对知识的渴望。”他主张教师要像朋友一样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用尊重和理解搭建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书中还提到,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苏霍姆林斯基发现,很多学生的“问题行为”背后,都隐藏着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有的学生因为缺乏家庭关爱而故意调皮捣蛋,有的学生因为害怕失败而逃避学习。此时,教师的批评和惩罚只会让学生更加封闭,而耐心的倾听和真诚的关怀,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他建议教师每天留出固定时间与学生谈心,哪怕只是几分钟,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被重视。这种以心灵唤醒心灵的教育,正是当下教育最需要的温度。
二、“教会学生学习”:教学的关键是方法的引导
“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这是每个教师都会面临的问题,而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给出了明确的答案:“教学的最终目标不是‘教会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他认为,教师的任务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阅读教学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他在书中写道:“一个不阅读的学生,就是学习上潜在的差生。”他建议教师每天给学生留出专门的阅读时间,引导他们阅读课外书籍,并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分享阅读感受。他强调,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名著,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而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反对“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主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如“如何计算家庭每月的水电费”),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一历史事件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思辨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他认为,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关注“学困生”的转化。他在书中指出,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往往不是因为智力不足,而是因为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兴趣。他建议教师为学困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从简单的知识入手,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逐步建立自信。例如,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先从口算、应用题的基础题型教起,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给予鼓励,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这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帮助学困生进步,更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三、“做终身学习的教师”:成长的秘诀是不断自我提升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不仅关注学生的成长,也十分重视教师的自我提升。他认为,“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且这桶水还要是流动的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育理念,才能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在知识储备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教师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不仅要阅读本学科的专业书籍,还要阅读哲学、文学、科学等领域的书籍。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历:每天清晨和夜晚,他都会抽出时间阅读,积累了大量的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他的教学内容,也让他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理解教育。他认为,教师的知识越渊博,教学就越有底气,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位地理教师如果读过大量的旅行文学和历史书籍,就能在讲解地理知识时,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故事,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育理念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他建议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记录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定期进行总结和反思。例如,在一堂课结束后,教师可以思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哪些环节可以改进?”通过不断反思,教师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他还主张教师要多与其他教师交流合作,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在他看来,教育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共同探索,只有相互学习、相互启发,才能不断进步。
此外,苏霍姆林斯基还提到教师要保持对教育的热情。他在书中写道:“教育是一项充满激情的事业,只有热爱教育的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在教育实践中收获快乐。”他认为,教师的热情会感染学生,让学生对学习充满期待;而如果教师对教育失去热情,教学就会变得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他建议教师要学会在教育中寻找乐趣,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感受教育带来的成就感。这种对教育的热爱,正是教师不断前行的动力。
四、重温经典:在当代教育中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理念
重读《给教师的建议》,我深刻认识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反而对当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依然存在、教育内卷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更需要回归教育的本质,践行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念。
作为教师,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心灵的唤醒”,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用爱心和耐心陪伴学生成长;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才能让教育充满智慧与温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写道:“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给教师的建议》不仅是一本教学指导书,更是一份教育者的精神指南。它让我们明白,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使命——一份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未来的使命。在今后的教育道路上,我将以这本书为指引,不断探索、实践,努力成为一名让学生喜爱、让自己满意的教师。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