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学习的本质》一书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方萍 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一书中从认知科学视角指出,学习并非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学习者基于已有经验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建构”的过程,核心在于实现“概念转变与“情境建构”。这一观点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学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引。 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我常陷入一种教学迷思:当教师将技术原理、设计步骤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当学生能完整复述课本内容、顺利完成模仿性操作时,就认为学生已经“学会”了。然而,在面对真实的技术设计任务时,学生往往暴露出诸多问题——不知如何根据用户需求确定设计方向,在方案迭代中难以分析问题根源,甚至将“画设计图”等同于“完成设计”。这种“教师讲清楚≠学生学会”的困境,恰与安德烈・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中批判的传统教学误区不谋而合。 一、破除“传递迷思”:重新理解通用技术学习的本质 焦尔当在书中开篇便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核心假设:“教学是传递,学习是接收”。他强调,学习者的大脑并非“等待填充的容器”,而是“积极的意义建构者”。任何新的知识或技能,都必须与学习者已有的“概念框架”相结合,才能被真正理解和内化。如果新信息与原有认知框架存在冲突,而学习者又无法完成“概念转变”,那么所谓的“学习”不过是表面的记忆,无法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观点直指高中通用技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传统通用技术课堂中,教师往往习惯于以 “讲授+演示” 的方式传递知识,学生在课堂上看似“听懂了”“看会了”,但在实际设计中却屡屡碰壁。究其原因,正是学生未能完成从“表面认知”到“深层理解”的“概念转变”。焦尔当提出“概念转变”的前提是学习者意识到原有认知的局限性,进而主动调整或重构认知框架。在通用技术学习中,学生的 “原有认知”往往来自生活经验:他们可能认为“越重的物体越稳定”,将“设计”等同于“画图”,把“技术”理解为“简单的手工制作”。这些朴素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技术现象,但也可能成为深度学习的障碍。 通用技术学习的本质,正是这样一个不断打破原有认知、重构技术概念的过程。它要求教师放弃“传递者”的角色,成为学生认知建构的“引导者”,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推动学生完成从“生活经验”到“技术素养”的概念跃升。 二、立足 “情境建构”:让通用技术学习回归真实问题 焦尔当在书中强调,“学习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发生的”,脱离情境的知识是“惰性知识”,无法被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他提出,有效的学习需要“情境建构”——将学习内容与真实的问题情境相结合,让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一理念与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的性质高度契合。《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指出,通用技术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学生的‘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 “真实情境中的技术实践”。 基于“情境建构”理念,高中通用技术教学应将真实问题作为学习的起点,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建构技术知识、发展设计思维。在这一情境化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围绕真实需求建构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将分散的技术知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体会到技术设计的核心是“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了从“知识学习”到 “能力发展”的转变。 焦尔当指出,“情境建构”的关键在于让学习者成为“问题的解决者”而非“知识的接收者”。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真实情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应用知识的平台,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创新意识。他们会以更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主动探索、大胆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技术素养。 三、聚焦 “实践建构”:以 做中学”推动通用技术深度学习 焦尔当在书中通过大量认知科学研究证明,“动手实践” 促进知识建构的重要途径。他认为,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参与、感官的体验,能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意义,实现从 抽象认知”到“具体应用”的转化。这一观点与通用技术课程 做中学”“学中做” 理念高度一致。 焦尔当强调,“实践建构”的核心是让学习者在实践中“犯错” 并 “反思”。他认为,错误是学习的重要资源,学习者通过分析错误原因,能够调整认知框架,实现概念的深化。通过引导学生对错误进行反思和分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重构 “教师角色”:成为学生通用技术学习的 “引导者” 焦尔当在《学习的本质》中对教师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他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认知建构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核心任务是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完成概念转变,推动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一角色重构的理念,对高中通用技术教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基于焦尔当的理念,高中通用技术教师需要从 “知识传授者” 转变为 “学习引导者”,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2. 引导学生探究,促进概念转变 3. 提供脚手架支持,助力知识建构 4. 组织反思评价,深化学习效果 《学习的本质》一书以认知科学为基础,深刻揭示了学习的内在规律,为学科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启示。从 “知识传递” 到 “意义建构”,不仅是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是教学实践的重构。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破除“传递迷思”,立足“情境建构”,聚焦 “实践建构”,重构“教师角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主动探究、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建构技术知识、发展设计思维、提升技术素养。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