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以心育心,做物理课堂上的“点灯人”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03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以心育心,做物理课堂上的“点灯人”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莆田一中物理组 王金伙

重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书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这句话,像一束光穿透了我十年高中物理教学的迷雾。物理学科常被贴上“抽象”“枯燥”“难学”的标签,学生畏惧、家长焦虑,曾让我一度陷入“重解题技巧、轻人文关怀”的教学误区。这本书让我深刻意识到,好的物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公式定理,更要用爱心与智慧搭建起知识与心灵的桥梁,做点亮学生科学梦想的“点灯人”。

“教育的本质是心灵唤醒心灵”,这一观点彻底颠覆了我对物理教学的认知。过去我总认为,物理教学的核心是把复杂的概念讲透彻、把繁琐的题型练熟练,于是课堂上满是受力分析的步骤、能量守恒的推导,却忽略了学生眼神里的迷茫。班里曾有个叫小宇的男生,物理成绩始终在及格线徘徊,作业本上满是潦草的涂改痕迹。一次课后他怯生生地问我:“老师,物理是不是只适合聪明的人学?”这句话像针扎一样刺痛了我。

重读李镇西老师对待“后进生”的案例,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发现小宇并非不努力,而是对抽象概念缺乏感知——他能记住F=ma的公式,却无法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于是我借鉴书中“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带他观察校门口减速带旁的汽车运动,用体重秤让他感受“压力与支持力”,甚至用弹弓演示“平抛运动”。当他第一次准确算出投篮时篮球的运动轨迹时,眼里闪烁的光芒让我明白:物理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藏在生活中的规律;教育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用耐心唤醒学生的潜能。如今小宇虽未成为物理尖子生,却考上了机械工程专业,每次来信都会说:“是您让我发现,我也能和物理做朋友。”

李镇西老师强调“教师要成为反思型实践者”,这一点在物理教学中尤为重要。物理学科注重逻辑推理与实验探究,任何一个教学环节的疏漏,都可能让学生陷入认知误区。有一次讲解“电磁感应现象”,我按照教材流程演示实验、推导结论,课堂反馈看似良好,但后续测验中,超过半数学生对“磁通量变化”的理解存在偏差。

读完书中“每一堂课都是一次修行”的论述,我连夜复盘教学过程:原来我忽略了学生对“磁通量”概念的前置认知,直接进入实验环节,导致学生只记住了“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的表象,却不懂本质规律。之后我重新设计教学:先让学生用磁铁靠近线圈观察电流表变化,再引导他们提出“为什么有的情况有电流,有的没有”的问题,最后通过类比“水流形成的条件”,让学生自主总结出磁通量变化的核心要素。这次调整后,学生的错题率下降了70%。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物理教学的反思不仅是对知识点的复盘,更是对“教与学”匹配度的审视,正如书中所说:“最好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建构者。”

“教育者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学生在探索中犯错”,这是《做最好的老师》给我另一个重要启示。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载体,但实验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差甚至失败。过去我总要求学生“一次成功”,对偏离预期的实验结果缺乏耐心,久而久之,学生变得畏首畏尾,甚至出现“篡改数据”的现象。

书中李镇西老师包容学生失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课上,小组汇报时,有个小组的测量值与真实值偏差极大。正当其他同学窃笑时,我想起书中的理念,转而问:“大家觉得他们的实验步骤有问题吗?如果是你,会怎么找误差原因?”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们发现是“电流表内接”与“外接”的选择错误导致偏差。我趁机强调:“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得到正确结论,更在于从误差中发现规律——这正是物理学家探索真理的过程。”从那以后,我的实验室里多了“误差分析本”,学生们不再畏惧失败,反而能主动从失误中提炼知识。这种包容的态度,不仅提升了教学效果,更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十多年的物理教学路,《做最好的老师》为我点亮了前行的灯塔。它让我明白,物理老师的“最好”,不是教出多少高分学生,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物理的魅力,都能在学习中收获自信与成长;不是追求完美的课堂,而是带着反思持续精进,用专业素养赢得学生的信任;不是居高临下的灌输,而是以平等的姿态陪伴,用爱心温暖每一颗迷茫的心灵。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物理教学是这场修行中独特的旅程。未来,我将带着书中的智慧与力量,继续在公式定理与心灵成长之间搭建桥梁,做一名既能讲解楞次定律,也能倾听学生心声的物理老师,在平凡的讲台上传授知识、播种希望,努力成为学生心中“最好的老师”。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