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读书心得 莆田第一中学 陈燕钦 作为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我始终在教学中探索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的路径。简・尼尔森的《正面管教》倡导的教育理念与通用技术 “重实践、强创新、育素养” 的课程特质高度契合,为我的教学实践提供了系统且鲜活的指引。结合课堂教学场景,我将书中理念转化为具体教学策略,收获了深刻的启示与显著的教学成效,现从四个维度展开分享。 一、以 “和善而坚定” 奠定课堂秩序根基 《正面管教》的核心原则 “和善而坚定”,是通用技术课堂有序开展的关键保障。通用技术课以实操为核心,学生在使用激光切割机、搭建模型等过程中,难免出现操作失误或违反安全规范的情况。 学习 “正面管教”后 ,我调整了课堂管理方式:“和善” 体现在对学生失误的理解与接纳 —— 当学生操作激光切割机出现切割偏差时,我不再急于指责,而是询问 “刚才的操作步骤中,你觉得哪一步可能影响了精度?”,先肯定其敢于尝试的勇气,再共同分析问题;“坚定” 则是明确告知学生 “理解失误是学习的一部分,但安全规范和课堂秩序是底线,必须遵守”。这种 “刚柔并济” 的态度,既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又清晰知晓行为边界,逐渐形成了 “敢实践、守规则、乐探索” 的课堂氛围,为教学活动的高效推进筑牢基础。 二、以 “精准鼓励” 激发内在学习动力 《正面管教》强调 “鼓励而非表扬”,认为有效的鼓励能唤醒学生的内在驱动力——这一理念在通用技术教学中尤为重要。通用技术课的 “设计——制作——优化” 全流程充满挑战,学生常因 “方案无法落地”“制作出现瑕疵” 而受挫,此时恰当的鼓励能帮助他们重建信心。 在 “创意宫灯具设计制作” 实践课中,有学生提出 “用环保材料制作可调节亮度的灯具”,但担心技术难度过高而犹豫。我没有否定其想法,而是先肯定创新点:“你关注环保与实用性的结合,这个设计思路很有价值!”,再引导其拆解目标:“我们可以先确定材料,再解决电路调节问题,一步一步来。” 在制作过程中,当学生成功解决 “导线连接松动” 的问题时,我不再笼统地说 “你真棒”,而是精准反馈:“你通过查阅资料尝试了三种接线方式,最终找到稳定的方案,这种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出色!”。相较于空泛的表扬,精准指向 “努力过程” 与 “能力成长” 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逐渐形成 “不怕难、敢探索” 的学习心态,内在动力持续增强。 三、以 “小组协作” 培育社会情感技能 《正面管教》认为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社会情感能力”,而通用技术的小组合作项目,正是培育这一能力的天然课堂。通用技术课的 “创意锁具的设计与制作”“社区便民设施改造” 等项目,需要学生通过沟通、协作、解决分歧完成任务,这一过程恰好是社会情感技能的实践场。 在 “创意锁具的设计与制作” 项目中,小组曾因 “锁具结构(弹子锁 vs 密码锁)”“材料选择(PVC板 vs 木材)” 产生激烈分歧:支持PVC板的学生认为 “加工简单易行”,支持木材的学生则觉得 “更结实耐用”。我引导学生运用《正面管教》中的 “积极沟通技巧”:先让每个人说出 “自己的想法 + 背后的需求”,再鼓励倾听他人观点,寻找 “共同目标”—— 最终小组达成共识:“设计一款‘简易密码’双保险结构,主体用木材保证耐用性,局部用PVC。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完成了锁具设计制作任务,更学会了 “换位思考”“理性表达”“协商解决冲突”,同理心、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为其未来适应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四、以 “错误为契机” 培养成长型思维 《正面管教》倡导 “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这与通用技术 “重实践、允许试错” 的课程特点高度契合。通用技术课中,学生难免出现 “木质模型尺寸测量失误” 等问题,以往学生常因怕犯错而不敢尝试新设计,陷入 “保守操作” 的误区。 在学习本书后,我尝试在课堂上建立 “错误分析角”:当学生制作的木质模型因 “尺寸偏差导致无法组装” 时,我不会让其重新制作,而是带领小组一起分析:“我们先测量偏差值,再回顾测量步骤 —— 是工具使用不当,还是读数时视角偏差?”,并引导学生总结改进方法:“下次可以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式提高精度”。通过这种方式,学生逐渐明白 “错误不是失败,而是发现问题、提升技能的契机”。成长型思维的培育,让学生不再畏惧错误,反而敢于尝试 “新的设计方案”“新的制作工艺”,课堂逐渐成为 “探索与成长的乐园”,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正面管教》不仅是一本教育理论书,更是一本通用技术教学的 “实践指南”。它让我深刻认识到:通用技术教学不仅是传授 “设计方法”“制作技能”,更是通过教育细节滋养学生的心灵、塑造健全的人格。未来教学中,我将继续践行 “和善而坚定”“鼓励成长”“尊重差异” 的理念,让通用技术课堂成为学生 “学知识、练技能、育素养” 的成长平台,助力他们成长为兼具实践能力与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人才。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