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探究中培育猜想思维——基于波利亚《数学猜想》的教学启示 曾献峰 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路径,而波利亚的《数学猜想》为这一教育目标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这部著作超越了单纯的解题技巧传授,将数学思维的培养置于认知发展的核心位置,其倡导的合情推理模式与高中数学新课标强调的”探究式学习”高度契合。在当前数学教育改革背景下,重读这部经典,能够为重构课堂教学逻辑、培育学生创新思维提供重要启示。 一、数学猜想:从认知本能到理性创造 波利亚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数学的创造过程与任何其他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之前,你得先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这种猜想并非凭空臆断,而是基于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的理性探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学生面对复杂问题时的思维停滞,本质上是缺乏猜想的勇气与方法。波利亚通过大量数学史案例揭示:欧拉发现多面体公式时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费马大定理起源于对整数性质的类比联想,这些伟大发现的起点都是朴素的猜想。 合情推理的双重维度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归纳推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案例出发,如在数列求和教学中,通过计算1+3=4,1+3+5=9,1+3+5+7=16等特殊情形,让学生自主发现”奇数和等于项数平方”的规律;类比推理则需要建立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如将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重心性质”类比到立体几何的”三棱锥重心”,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这种从特殊到一般、从已知到未知的思维跃迁,正是数学探究的精髓所在。 二、波利亚教学思想对探究式课堂的启示 《数学猜想》中”四阶段探究模式”与新课标倡导的”问题情境—探究活动—数学表达—回顾反思”教学流程高度契合。在函数性质探究课中,教师可设计如下教学链:首先呈现生活中的周期性现象(如钟表、潮汐)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绘制正弦曲线并观察关键点变化,通过”五点法”作图实验形成初步猜想;接着用代数推理验证周期公式,完成数学表达;最后通过变式训练(如y=Asin(ωx+φ)的图像变换)深化理解,这正是波利亚”观察—猜想—证明—拓展”思维模式的生动实践。 书中强调的”解题表”思维工具对培养探究能力具有实操价值。在立体几何教学中,当学生面临”证明线面垂直”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波利亚解题步骤思考:未知量是什么(线面垂直的判定)?已知条件有哪些(线线垂直关系)?是否见过类似问题(平面几何中的线线垂直)?通过这种元认知提示,将复杂问题分解为可操作的思维步骤。北京某重点中学的实践表明,系统运用波利亚解题策略后,学生的探究性问题解决能力提升显著,在北京市高中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数量翻倍。
三、猜想思维培育的课堂实践路径 创设”安全猜想”的课堂文化是前提保障。波利亚特别强调”要允许学生犯错”,在概率教学中,教师可故意设置认知冲突:“连续掷硬币10次都是正面,第11次反面概率更大吗?”鼓励学生大胆表达直觉猜想,即使出现”赌徒谬误”等错误认知,也可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自主修正。 开发”猜想导向”的教学案例库是关键支撑。根据波利亚的归纳推理思想,可设计”数列通项公式探究”课例:给出前几项1,3,6,10…引导学生观察数字特征(差为2,3,4…),通过”二阶等差数列”的不完全归纳猜想通项公式;再如解析几何中,从圆的切线方程类比猜想椭圆的切线方程,通过特殊位置(顶点处切线)验证后再进行一般证明。这种案例设计遵循”具体—抽象—具体”的认知循环,符合高中生思维发展特点。 运用现代技术拓展猜想空间是时代要求。在函数图像变换教学中,利用GeoGebra动态软件,学生可自主调整参数a观察y=log_a x图像变化,实时验证”底数a对函数单调性影响”的猜想;在立体几何中,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可展开的正多面体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欧拉公式V-E+F=2的推导过程。这些技术手段极大延伸了波利亚时代的”纸笔实验”,使抽象猜想获得可视化支撑。 四、数学教育的价值重构:从知识传授到思维生长 波利亚的猜想教学思想对当前数学教育具有深刻的纠偏意义。传统课堂中”定义—定理—例题—练习”的灌输模式,将数学异化为静态的知识堆砌,而《数学猜想》揭示了数学的动态生长本质。在”导数应用”教学中,与其直接给出极值判定定理,不如让学生通过观察y=x³、y=x⁴等函数图像的增减变化,自主发现导数零点与极值点的关系,经历”从失败中学习”的真实探究过程。这种教学取向培养的不仅是解题技能,更是直面未知的勇气与智慧。 波利亚的《数学猜想》给予我们的不仅是方法论指导,更是教育哲学的启示。在ChatGPT等人工智能工具日益普及的今天,培养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猜想”比”给出标准答案”更为重要。正如波利亚所言:“数学教学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让他们学会像数学家那样思考。”当数学探究成为课堂常态,当猜想思维融入学生血脉,我们的数学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导向的范式转型,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这既是波利亚数学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也是我们研读这部经典著作的深层意义。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