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吴清清
翻开《数学欣赏·必修第一册》,仿佛推开了一扇连接数学严谨性与人文性的大门。这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精心编著的书籍,跳出了传统数学教辅的“刷题”窠臼,以“欣赏”为视角,从数学史、文化、应用、思维等维度,为高中数学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作为莆田一名高中数学教师,阅读此书的过程,是一次对数学教育本质的深度叩问,也为我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让数学更具吸引力”提供了全新思路。
书中“数学史话”板块,是我最常驻足的章节。它不再是教材里寥寥数语的数学家简介,而是将数学概念的诞生置于历史语境中,让学生看到“数学不是凭空而来的冰冷符号,而是人类智慧在解决问题中不断迭代的结晶”。例如在“函数”章节的数学史内容中,书中详细梳理了从伽利略研究运动现象时对“变量关系”的初步探索,到笛卡尔引入坐标系后函数概念的雏形,再到欧拉、柯西等数学家对函数定义的逐步完善。教学中,我将这段历史融入课堂,让学生分组扮演不同时期的数学家,“重现”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有学生在扮演欧拉时,深刻体会到“函数符号f(x)的引入对数学表达的革命性意义”;有学生在对比不同时期函数定义时,理解了“数学概念的严谨性是如何在解决矛盾中不断提升的”。这种基于数学史的教学,让原本抽象的函数概念有了“时间的厚度”。
“数学文化”板块则打破了学科壁垒,让数学与人文、艺术、生活碰撞出精彩火花。书中“黄金分割与艺术设计”一节,不仅介绍了黄金分割的数学比例(约0.618),更展示了其在绘画(如《蒙娜丽莎》的构图)、建筑(如古希腊神庙的立面设计)、甚至莆田传统木雕中的应用。我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莆田本地的古建筑,让他们测量廊柱的高度与直径比例、门窗的长宽比例,分析其中蕴含的数学美学。有学生发现家乡古厝的窗棂设计中,多个矩形的长宽比都接近黄金分割,不禁感叹“原来祖先的审美里早就藏着数学智慧”。
“数学应用”板块更是让数学从“纸上定理”走向“生活实践”。书中的案例让我眼前一亮,它引导学生收集莆田鞋服产业近五年的产值数据,建立函数模型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并预测未来一年的产值变化。将其本土化改造,让学生分组调研莆田四大产业(鞋服、工艺美术、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中的某一领域,用函数、统计等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学生们的成果远超预期:有的小组通过分析莆田某鞋企的销售数据,用二次函数模型预测了下季度的库存需求,提出的“错峰生产建议”还被企业负责人点赞;有的小组研究莆田枇杷的产量与气温的关系,建立了线性回归模型,为果农提供了“根据气温调整种植策略”的参考。这种将数学应用于本地经济的实践,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是推动家乡发展的工具”,学习动力显著增强。
“数学思维”板块则聚焦于思维方法的提炼与迁移。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章节,以莆田本地的“元宵节游神路线优化”为情境,引导学生从分析一条路线的最短路径,归纳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数学模型(如图论中的最短路径算法)。我在教学中借鉴此方法,在“数列”章节让学生从“莆田南少林寺台阶数的规律”入手,先观察前几级台阶的数量,再归纳出通项公式,最后验证一般项的正确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掌握了数列的归纳法,更学会了“从具体现象中抽象数学规律”的思维方式。
读完《数学欣赏·必修第一册》,我对数学教学的认知实现了质的飞跃:数学教育不仅需传授“知识技能”,更应培育“文化素养、应用意识、思维品质”。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持续挖掘这套书中的丰富内涵,将数学史、文化、应用、思维有机融合于课堂教学,使莆田的高中生在数学欣赏的过程中,既能掌握严谨的学科知识,又能感受到数学的温暖与力量,从而培养成为兼具理性思维与人文情怀的时代新人。。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