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以爱为笔,绘就教育百种可能——《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5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以爱为笔,绘就教育百种可能——《教育的100种可能》读书笔记

朱兰婷

暑假期间,同为教师的好友推荐了《教育的100种可能》一书。阅读这本书,如同一束光,穿透了我日常教学的琐碎,激起了我对这本书强烈的好奇与探索欲。暑假时光,我沉浸在这本书的世界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的滋养,更是对自身职业使命的深刻审视。作为一名高中英语老师兼班主任,这本书如同一位智者,引领我重新探寻教育的真谛。

一、平凡故事,奏响教育华彩乐章

这本书没有堆砌高深枯燥的理论,而是以36篇平凡却深刻的教育故事娓娓道来。书中的36个学生,并非我们传统认知里的学霸学神、学校精英,而是成绩普普通通的孩子。他们后来的职业五花八门,有教师、军人、足球教练、摇滚歌手、医生、火锅店老板、公交车司机、银行职员、科研工作者、飞行员、空姐、作曲家、商人等。每一个学生的人生轨迹,都是爱心与教育的生动注脚,也是对好的教育的有效诠释。

它让我明白,真正重要的教育评价,并非在学生校园时期的一纸成绩,而是在他们离开学校10年、20年之后,去除了学校教育标签,来自社会的真实评价。这如同给教育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到教育影响的深远与持久。它提醒着我们,教育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而非短期的冲刺赛,不能仅以眼前的成绩来衡量教育的成败。

二、打破枷锁,看见生命独特轨迹

书中最触动我的,是李老师对每个孩子个性的尊重。他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片待开发的沃土,有着无限的生长可能。

个子矮小、常被同学欺负的王红川,曾因自卑而沉默寡言。李老师没有简单批评欺负人的学生,而是像“大哥”一样站在王红川身边,陪他谈心,帮他树立自信,还在班会课上肯定他乐于助人的优点。这份温暖的守护,如同春日里的阳光,驱散了王红川心中的阴霾,在他心里种下了“守护他人”的种子。多年后,他成为了一名深受患者信赖的西医骨科专家,用医术为更多人撑起了希望。

成绩中等、性格内向的刘春华,在班级里并不起眼。但李老师记得他每次打扫卫生时,总会把角落的灰尘清理干净;记得他看到同学感冒,会悄悄递上纸巾和温水。毕业时,李老师在他的留言本上写下“做正直善良的人,就是最珍贵的成功”。多年后,刘春华虽有复杂经历却能坚守良知,“近墨而不黑”,永远保持李老师教他的善良正直。作为一名公交车司机,他会在雨天提醒乘客收好雨伞,会为行动不便的人准备折叠凳,车厢里的每一句温馨提示、每一次耐心等待,都是他对“善良”最朴素的践行。当他带着自己的孩子回校看望李老师时,那句“老师,我一直记着您说的话”,让我瞬间明白:教育的力量,从来都不止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人格的塑造和心灵的滋养。

李老师的话如洪钟般在我心中回响:“教育就是一批专门的人陪伴未成年人安全地度过他的未成年岁月,直至成年!我们尊重眼前的这个孩子,不是因为他‘很可能’将来成为杰出人物,而是因为无论现在还是将来,他都是一个有尊严、有个性、有着丰富内心和独立思想的人。”这让我深刻认识到,我们不能把教育的目标仅仅锁定在培养“高端人才”,而应把培养数以千万计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公民作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三、以陪伴为舟,渡学生成长湍流

李老师给我最大的震撼,是他对师生书信资料的珍视与长久保存。书中那些老照片,以及和学生多年来的书信往来,处处流淌着师生之间最纯真的情感交流。

书中多次提到,李老师会在学生失意时递上一张鼓励的纸条,在他们取得微小进步时组织全班喝彩,甚至在周末陪“问题学生”去公园谈心。这份“不急躁、不放弃”的陪伴,让学生在三十年聚会时依然记得未来班相处的很多场景。这让我深刻领悟到,教育的核心永远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知识可能会被遗忘,课文可能会被生疏,但老师真诚的关爱和信任却能够融入学生的血脉,成为他们人格的一部分。真正的好老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

作为高中阶段的老师,我们的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支撑。在学生成长的迷茫期,我们要在交流中与学生共情;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要陪他们一起分析问题、寻找办法,让陪伴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最坚实的后盾。就像在英语学习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语法难、单词多而感到沮丧,这时我们不能只关注成绩,而要耐心地陪伴他们,一起制定学习计划,鼓励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四、怀敬畏之心,守护教育纯粹本质

读完全书,我最深的感悟是:教育者最该拥有的,是对“可能性”的敬畏。李镇西老师从不预设学生的未来,而是用信任与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作为教师,我们很容易被日常琐事消磨热情,被成绩压力扭曲判断。而这本书恰恰帮助我们找回教育的本真——培养完整的人,而非考试机器。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的“不完美”,用包容的心态接纳他们的“不一样”。因为我知道,教育的美好之处,正在于它拥有无限可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绽放的季节,教育的智慧在于相信这种可能,并耐心等待。

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场温暖的守望。它让我们遇见学生生命中那些美好的可能,也遇见更好的自己。感谢这个暑假与李镇西老师的“相遇”,它让我重新找到了作为一名教育者的幸福感和方向感。未来的教育路上,我将努力成为学生生命中那盏温暖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教育的百种可能,在每一个平凡的课堂里生根发芽。我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爱与责任,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陪伴下,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

此刻,我的教案本上多了句新的教育箴言:"让每个清晨的微笑都成为照亮心灵的阳光。"这或许就是温暖教育最朴素的模样——以心换心,以爱育爱,在教育的田野上,播种永恒的春天。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