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思政教学新航向 ——读《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思想政治》随想 政治组 吴琳芳 这本《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思想政治》,是梁侠、李晓东两位学者为高中思政教师搭建的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对新课标的深度解读,一头通向真实的教学实践。作为一名在高中政治课堂深耕多年的教师,初读时本以为只是对课标条文的常规阐释,却未料书中字里行间满是对教学本质的追问与对育人目标的思考。随着书页的翻动,那些关于“核心素养”“大单元教学”“议题式学习”的解析,像一束束光,照亮了我以往教学中模糊的方向,也让我对“新课标下该如何教思政”有了全新的认知。 最让我触动的,是书中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深刻阐释。过去在教学中,我虽常提及“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素养”,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不自觉地陷入“知识点本位”的惯性——课堂上围绕考点梳理知识框架,课后通过习题强化记忆,总觉得把知识点讲透、让学生记牢,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读完这本书才猛然发现,这种教学模式早已跟不上新课标的要求。梁侠、李晓东在书中明确指出:“核心素养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叠加,而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展现出的关键能力与价值观念。” 书中有一段解析让我印象深刻:某教师在讲解经济领域相关内容时,没有直接罗列理论要点,而是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典型现象为议题,引导学生结合多方面知识展开讨论,在思辨中理解经济运行逻辑,同时培养理性看待经济现象的能力。这个案例让我醒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打破“知识点碎片化讲解”的模式,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将观念内化为认同。反观我的课堂,有时为了追求“教学进度”,跳过了让学生深度思考、自主探究的环节,看似高效,实则错失了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机会。核心素养的落地,从来不是靠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解决问题,这才是新课标对思政教学的核心要求。 书中对“大单元教学”的解析,更让我对教学内容的重构有了新思考。以往备课,我习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教学,每节课聚焦一个具体知识点,却忽略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联,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梁侠、李晓东在书中强调:“大单元教学是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为具有逻辑关联的‘知识模块’,让学生在整体认知中理解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比如书中以某类核心主题为大单元进行设计的案例:不再将同一领域的多个知识点分开讲授,而是以一个统领性的核心问题为线索,串联起各个知识点的内容、内在逻辑与实践价值,让学生从“体系化”的视角整体把握知识。这种设计不仅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更让他们理解了知识背后的深层逻辑与现实意义,进而深化对学科内容的认同。这让我意识到,新课标下的思政教学,需要教师跳出“课时思维”,用“大单元”的视角重构教学内容。毕竟,现实中的问题从来不会按“课时”分割,只有让学生掌握体系化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境,这也是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书中对“议题式学习”的指导,也为我的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具体路径。过去在设计课堂互动时,我常用“是不是”“对不对”这类封闭性问题,学生只需简单回答“是”或“不是”,很难真正调动思维。而梁侠、李晓东在书中指出:“议题式学习的核心是设计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议题,让学生在讨论、辩论、合作中主动建构知识。” 书中列举的一个素养培养教学案例让我深受启发:教师以现实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争议性问题为议题,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法规或理论依据,结合社会现状、群体特点、多元观点展开讨论,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学生不仅明确了相关知识要点,更学会了用学科思维分析现实问题。这让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提问设计——那些缺乏探究性的问题,看似活跃了课堂气氛,实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深度。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思辨性的开放性议题。毕竟,思政课堂的价值不在于让学生记住“标准答案”,而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理性辨析,在思维碰撞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这正是议题式学习的关键意义。 掩卷沉思,《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高中思想政治》带给我的,不仅是对新课标条文的理解,更是对思政教学本质的再认识。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引导者”;我们的课堂,也不再是“知识点的堆砌场”,而是学生主动探究、提升能力的“成长空间”。书中的每一段解析、每一个案例,都在提醒我:新课标下的思政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以议题式学习为路径,让思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时代新人的“沃土”。 未来的教学路上,我愿带着书中的思考,不断探索、实践,把新课标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让高中政治课堂既有知识的深度,又有思维的温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综合素养,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