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地理学与生活》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3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重塑认知,回归本质

                                                                       ——读《地理学与生活》的思考

                                                                                                                               地理组  林培贤

 《地理学与生活》的巨大魅力在于其宏大的叙事结构。它没有零散地抛出知识点,而是通过“区域分析”的传统,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各个要素(地形、气候、人口、文化、政治、经济等)编织在一起,形成对世界主要区域的全景式解读。

  这本经典教材开篇明义给人当头棒喝。它并未急于向读者倾倒地理学的知识海洋,而是首先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思想框架——地理学的四大传统:空间传统、区域研究传统、人地关系传统和地球科学传统。这四大传统并非简单的分类,而是四条洞察世界本质的路径。它们告诉我,地理学不仅仅是在“哪里”有什么(空间传统),也不仅仅是描述某个地方的独特性(区域研究传统),它更核心的使命是理解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人地关系传统),以及探究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系统的运作规律(地球科学传统)。地理教学的核心,不应是知识的简单堆砌,而应是帮助学生构建起一套用地理学的视角、方法去观察、分析和理解我们所处世界的能力。地理教学的重点不是“区域研究传统”和“地球科学传统”中的事实性知识,而应该是更具方法论意义的“空间传统”和作为地理学灵魂的“人地关系传统”。

《地理学与生活》的精髓,在于它始终贯穿着两大核心视角:空间视角和关联视角。空间视角是地理学的语言。书中对空间分布、空间扩散、空间相互作用等概念的阐述,让人受益匪浅“空间”远不止是一个容纳事物的容器,它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意义和力量的维度。 关联视角则是地理学的灵魂。作者巧妙地将自然系统与人文系统编织在一起,展示了世界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例如在讨论水资源问题时,书中不仅分析了降水分布和河流系统这些自然因素,还深入探讨了水资源管理政策、经济发展需求、文化价值观等人文因素如何共同影响着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作者展示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动态变化的联系。这种“关联性”教学,打破了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人为壁垒,让人看到世界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这正是应对未来复杂世界所必需的系统思维能力。

 《地理学与生活》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其强烈的现实关怀。它将地理学理论与全球性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如全球化、民族主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书中对“人地关系”的深刻讨论,则触动了人类自身地位的反思。地理学长期探讨的环境可能论与环境决定论,在书中得到了平衡而辩证的呈现。它既没有夸大人类可以完全征服自然的傲慢,也没有陷入人类在自然面前完全被动的悲观。通过阅读,我们看到了人类文明如何适应、利用乃至改造自然环境来谋求发展,同时也看到了这种干预所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发人深省。它让我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并非孤立于环境之外,而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变量。我们的福祉与地球的健康息息相关。这种认知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变成了一种切身的责任感。

这本看似宏大的学术著作,却充满了与日常生活的细腻联结。它探讨的议题,如社区变迁、邻里效应、通勤模式、消费空间(如购物中心)的地理布局、甚至信息时代网络空间的地理影响,已然道尽了地理学的真谛。它提醒我,地理学最终的落脚点是“生活”,是我们每日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行走的道路、居住的城市,是我们与远方世界的联系,也是我们对家园未来的责任。

合上《地理学与生活》的最后一页,于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专业洗礼和教学启蒙。它让我从一个地理知识的传授者,努力向一名地理思维的启蒙者转变。它让我坚信,一堂成功的地理课,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了几条山脉、几条河流,而是当他们在雨后看到天上的云彩时,能想到气压与风;在新闻里听到“一带一路”时,能理解其背后的地缘经济逻辑;在规划自己的旅行时,能考虑时空压缩带来的体验变化。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赠予了一件无比珍贵的礼物——一种地理学的思维方式。它教会我们如何从空间的维度去观察,从关联的视角去分析,从系统的层面去思考。

作为地理教师,我们的使命,正是要撬动学生认知世界的支点,将《地理学与生活》中所蕴含的这种广阔、深刻而富有生命力的视角,播种到学生的心中。让地理学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考点,而是他们观察世界、理解生活、导航未来的一双慧眼。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