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读后感
--叩问教育本真,回归教研初心
数学组 蔡晶晶
作为一名深耕教育一线二十余年的资深教师,年终回望之际,卡尔·雅斯贝尔斯的经典著作《什么是教育》如一道澄澈的光束,穿透日常工作的繁杂,照亮了对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这本融合了存在主义哲学与数十年教育实践智慧的著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审视教育的哲学透镜,更对我的教科研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启示。
一、追求“整体性”:在数学理性中探寻精神塑造
雅斯贝尔斯以其独特的“存在、自由、超越”哲学为基石,向我们揭示了“整体性教育”的崇高意义,直击当代教育过于实用化、碎片化的痛点。他敏锐地指出,当下教育面临严重的精神性价值缺失危机,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如果仅仅满足于知识的填充和实用技能的培训,将导致教育丧失其精神价值内核。这恰恰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的核心问题。如何通过教学实践,引导课堂教学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回归对人的整体发展、灵魂塑造的关注,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时代命题。我也不禁掩卷深思,在追求解题技巧的熟练度的同时,我是否在数学严谨的逻辑体系中,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向更广阔精神世界的大门?
雅氏尤其强调历史与古典知识在整体性教育中的基石作用。他认为,熟悉过去是理解民族与人类生活、做出面向未来的明智选择的根本。这启示我们,要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强调对古典精髓的理解、内化与创造性转化,而非满足于知识的碎片化记忆或机械的条条框框。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指向帮助学生构建开放、充满活力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自觉向高贵的心灵与行为靠拢,这正是我们推动课程育人的深层目标。受此启发,我开始有意识地将雅斯贝尔斯强调的“历史与古典知识”精髓,融入数学课堂。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时,不再仅仅局限于“正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π”的定义和证明,而是尝试引领学生简单追溯三角学的发展史,从托勒密的弦表到阿拉伯数学家的辉煌成就,再到它在航海、天文中的应用。这不是简单的故事点缀,而是旨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今日看似枯燥的公式,是人类文明长河中无数智慧生命的结晶。在《立体几何初步知识》这一章节教学中,除了点、线、面的空间关系证明技巧,我更注重引导学生欣赏立体几何之美,感受其在建筑、艺术中的应用,体会理性构建的世界同样蕴含着秩序与和谐。
二、秉持“虔敬与对话”:重构教学关系的核心
雅斯贝尔斯对教育本质的另一个核心洞见,在于其对“教育信仰”的强调。他振聋发聩地指出:“教育,不能没有虔敬之心……对终极价值和绝对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质。”这无疑是对教师灵魂深处最有力的叩问。当每天面对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的成绩波动和家长的压力时,这份对教育事业的敬畏心、对数学真理探索的热情以及塑造学生灵魂的崇高感,是否被日常琐碎所磨损?雅氏的箴言警示我:若失却这份内在的虔诚,教学极易沦为冰冷的传输程序,教师也仅是一个知识搬运工,丧失了其塑造生命的独特意义。唯有秉持这份虔诚信仰,教育才能超越技术层面,获得持久的内驱力与深远的意义感,我们的努力才能如雅氏所言,实现生命的“无限延续与扩展”。
在教学方法论上,雅氏坚决反对填鸭式的灌输,推崇“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他认为真正的教育发生在灵魂的启迪与生命的理解之中,而这只有在自由、平等的精神互动中才能实现。教育的核心应在于创造平等对话的空间,这一点对于高中数学课堂尤为关键。数学学科因其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容易陷入教师单向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本学期,我在《概率与统计》单元的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设计开放性问题情境(如“班级同学身高分布的预测与分析”),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自由质疑、大胆提出统计方案。过程中,当学生对“独立性检验”中
三、面向未来:一线教师的责任与行动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的思想光芒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映照出收获与不足,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和专业上的校准。我看到了在教学内容整体性设计上的初步尝试,也深刻反思在高压下可能丢失的教育虔敬之心。课堂对话的实践虽已有星火闪现,却远未成燎原之势;引导学生面向数学未来的诗性理想,如何在沉重的应试现实中开拓一片空间,仍是艰巨的挑战。深入雅斯贝尔斯的哲学世界,绝非要我们脱离现实,沉溺于理想主义的空谈。恰恰相反,它启示我们,正是在应对这些看似琐碎具体的教学难题时,对教育本质的坚守才显得尤为珍贵和必要。它要求我们一线教师:以对真理的虔诚,抵抗急功近利的诱惑;以整体性的视野,破除知识点教学的局限;以平等的对话,打破单向灌输的壁垒;以面向未来的梦想,赋予当下学习以意义。
它促使我们不断反思:在推动课程改革、指导教师教学、提升教育质量的同时,是否始终守护着教育的灵魂——对人的整体性关怀、对神圣信仰的秉持?在新的一年,我将带着雅斯贝尔斯的哲学智慧,以更加虔诚的态度、更加整体的视野、更加注重对话的方式投入教科研工作,努力成为教育本真价值的守护者与实践者。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