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有感 于细微处见真章 化学组 郑丽娥 翻开王祖浩教授主编的《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没有晦涩的理论堆砌,也没有空洞的口号宣讲,字里行间满是贴近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的案例与思考。这本书以“建议”为载体,将教学智慧拆解成101个具体场景,从课堂导入的设计到实验安全的细节,从学困生的辅导到尖子生的培养,每一条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轻声点拨,让我这位执教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师,在熟悉的教学场景里读出了新的感悟。
书中关于“实验教学”的几条建议,彻底改变了我对化学实验的认知。此前,我总将实验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看到预期现象”上,为了课堂效率,甚至会提前演示一遍,确保流程万无一失。但书中“允许实验‘失败’,让意外成为教学资源”的建议,让我意识到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验证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一次讲解“钠与水的反应”,一名学生误将较大块的钠投入水中,导致烧杯内液体飞溅。按照以往,我或许会急忙制止并强调操作规范,但那次我想起书中的建议,引导学生观察“飞溅”背后的原因——钠的量过大导致反应放热过多。随后,我们围绕“如何控制钠的用量以保证实验安全”展开讨论,学生不仅记住了操作规范,更理解了“控制变量”在实验中的重要性。那次“失败”的实验,反而成了课堂上最生动的探究案例,也让我明白,教师的智慧不在于规避意外,而在于将意外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契机。
书中对“差异化教学”的阐述,也解开了我长期以来的教学困惑。高中化学知识难度梯度明显,班里总有学生“吃不饱”、也有学生“吃不下”。此前我尝试过分层布置作业,但效果不佳——优等生觉得重复练习浪费时间,学困生则因难题太多失去信心。书中“为不同学生设计‘阶梯式任务’”的建议,让我找到了新的方向。在讲解“化学平衡”时,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任务:基础层让学生通过画图理解“平衡建立的过程”,进阶层让学生分析“浓度变化对平衡的影响”,高阶层则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验证平衡移动原理”。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任务,完成后还能挑战更高层次的内容。这种方式不仅让学困生找到了成就感,也让优等生有了深入探究的空间。有一名此前总在化学课上走神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层任务后,主动尝试进阶层挑战,当他成功分析出“浓度对平衡的影响”时,眼里的光芒让我至今难忘。原来,差异化教学不是简单的“分层”,而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里获得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悟是:优秀的化学教师,不仅要懂“化学”,更要懂“教学”、懂“学生”。101条建议,没有一条是脱离实际的空谈,每一条都源于真实的教学场景,又指向学生的成长。它让我明白,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流程,而是充满智慧的动态过程——或许是课堂导入时一句贴近生活的提问,或许是实验操作中一次恰到好处的引导,或许是课后辅导时一个耐心倾听的眼神,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恰恰是教育最本真的模样。
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我们既要带着学生在微观世界里探索原子、分子的奥秘,也要在宏观课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给化学教师的101条建议》就像一面镜子,让我看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更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优化教学、助力学生成长的新大门。未来的教学之路,我会带着书中的智慧,在细微处用心,在实践中探索,让化学课堂不仅有知识的传递,更有思维的碰撞、能力的培养与成长的温度。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