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九章算术》对现代数学教育的启示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5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九章算术》对现代数学教育的启示

数学组  卓丽霞

《九章算术》最令我惊叹的是其鲜明的问题导向特征。全书246个数学问题,涵盖田亩测量、粮食兑换、土木工程等实际生活场景,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以用为本"的鲜明特色。这与当今数学教育中过分强调抽象演算的倾向形成鲜明对比。在教授方程应用时,我尝试借鉴《九章算术》的智慧,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问题:从手机套餐选择到公共交通优化,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现实力量。这种教学转变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开始主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身边的问题。

《九章算术》中体现的算法思想令人印象深刻。诸如"方程术"(线性方程组解法)、"开方术"(平方根计算)等系统化的解题方法,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程序化特征。这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重视数学思维的流程化训练。例如,在讲解函数应用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建立"问题分析-模型构建-算法选择-结果验证"的思维框架,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这种结构化思考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效率,更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特别值得深思的是《九章算术》中蕴含的数学文化内涵。书中"方田"、"粟米"等章节命名,反映了古代数学与生产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促使我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讲解勾股定理时介绍《周髀算经》的记载,研究圆周率时追述祖冲之的成就。当数学知识被置于历史文化背景中,学生们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他们开始认识到数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九章算术》还展现了独特的数学美学。书中解题过程注重步骤的简洁与和谐,追求"约而能周,通而不黩"的数学表达。这种美学追求启发我在教学中注重数学语言的精炼与优美。例如,在讲解几何证明时,我引导学生欣赏证明过程的逻辑之美;在探讨函数图像时,我们一起品味数学曲线的对称与变化之美。这种美学熏陶,让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的技能训练,而成为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

作为教师,我特别关注《九章算术》中体现的教育智慧。书中问题设置由浅入深,算法讲解循序渐进,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这促使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是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给予不同层次学生适当的学习支架?我开始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设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拓展性问题,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搭建理解阶梯。这种差异化教学尝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长。

《九章算术》还让我认识到数学教育中直观想象的重要性。书中大量使用图形辅助说明,如"方田"章中的面积图形,"商功"章中的立体图示等。这启发我在现代教学中更加重视数形结合。在讲解代数问题时,我引导学生通过函数图像理解抽象关系;在探讨几何问题时,鼓励学生运用空间想象辅助推理。这种直观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九章算术》中体现的创新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数学教育仍有重要启示。古代数学家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出许多世界领先的数学方法。这促使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解题思路,组织数学建模活动,引导他们用数学知识解决创新性问题。当学生体验到数学创造的乐趣,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研读《九章算术》,我还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中文化自信培养的重要性。这部著作展现了中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是我们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宝贵资源。在教学中,我会有意识地介绍中国数学发展史,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在数学领域的贡献。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也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九章算术》中对精确计算的重视也给了我重要启示。书中对计算结果的精确性要求极高,这种严谨态度正是当代数学教育需要强化的。我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要求他们不仅追求解题思路的正确,还要保证计算过程的准确。这种严谨态度的培养,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将《九章算术》的智慧融入现代数学教学实践,我看到了一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学生们对数学的态度更加积极,他们开始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乐于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数学文化的熏陶下,学生们展现出更强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这场与古代数学经典的对话,让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本质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培养、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精神的培育。作为数学教师,我们需要在古今智慧的融合中寻找数学教育的新路径,让数学课堂成为启迪智慧、传承文化、激发创新的舞台。《九章算术》作为中华民族的数学瑰宝,将继续指引我在数学教育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助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