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高效6+1课堂实操指南》心得体会 莆田一中 吴秀平 今年暑假,伴随着学校高效课堂的推进浪潮,学校组织全体老师学习了《高效6+1课堂实操指南》一书,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国的课改风起云涌,李金池校长依据精英中学的校情,尤其近几年的高中课堂改革成果,博采众家之长、汲取全国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和诱思探究教学论作为理论依托,创造性地推出高效“6+1”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这本书毋庸置疑地推动了我在这条新道路摸索的步伐。这本书对我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课改不是改技术、改方法,而是改人、改观念。 2、课改并非课堂的创新,而是一种回归,回到正常的教育规律上来。 3、课改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中心,教师的作用是点燃、唤醒、激励、服务。 4、高效课堂必须让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亲身经历。 5、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师生的民主平等,而平等是民主的前提,教师学会换位思考,平等对待学生是导学案设计的核心理念。 书中主要提出了高效“6+1”课堂概念,奇迹由其所创。高效“6+1”课堂模式的三大理论来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这三个理论指明了高效课堂的前进方向: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要主动建构的。一节课的效果如何,首先应该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教师教的有效性如何,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其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尤为关键。 高效“6+1”课堂,其“6”指的是“导”、“思”、“议”、“展”、“评”、“检”。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课堂环节和课堂内容已经被大大地丰富了,颠覆了传统的老师单独传授的模式。这种模式,对老师来说, 何不是一种挑战和促进呢?相同,对学生来说,变为课堂的主人无疑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效课堂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 如何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做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做,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总之,高效“6+1”课堂改革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科学,让一切“教的设计”都服务于“学之需要”,老师最大的本领不是你知识如何渊博,不在于你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应该引领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让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挑战自我、体验成功的快乐,把激情当作一种生命应有的姿态。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走上一个良性循环的道路。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