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第三章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5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

——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第三章

 

谭道勇  莆田第一中学

怀着虔诚的心态,我开始拜读余教授《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这本书,还未读完,却给了我灵魂深处的撞击。这本书之于我真是一场雨及时雨,让我对现在正在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全书分为“三篇”谈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的几个核心问题。

第一篇:核心素养的意义

第二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构

第三篇: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

从书的逻辑结构上看,余教授直击要害,从几个关键点向一线教师阐释如何面对基础教育改革“核心素养的新时代”。

1、意义认同:核心素养是什么,为何是核心素养?有何意义?

2、观念重构: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的目标?内容?主体?

3、策略跟进:具体策略是什么?整体化、情景化、深度化、活动化、自主化、意义化。

而我今天要分享的是第二篇的第一章,即整书的第三章:《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第二篇依然是从几个关键角度阐释。

第三章: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

第三章: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

第四章: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即:

1)目标:方向,往哪教?

2)内容:抓手,教什么?

2)主题:根本,教给谁?

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即第一个问题,教学的目标:方向,往哪教的问题?余教授分三节阐述。

第一节:人是教学的对象和目的

第二节:知识的育人价值与精神意义

第三节:学科教学是立德树人的主要途径

分别是(1)对教学对象的界定?(2)对教学媒介的认知?(2)对学科教学与教育目标关系的解析?

整个逻辑环环相扣,引导我们逐步深入,探寻真相。

这部分最核心的一句话是“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这是对长期存在的教育教学观问题的匡正。

人是鲜活的生命,有生命的温度,有丰富的情感,有各种局限。着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必须是有温度的。

课堂的温度源自对生命的真诚和对生活的热爱,它体现了教师的价值情怀与信念坚守,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意志与内心需求,赋予课堂以育人站位与宽厚境界。有“温度”的课堂,理解人、亲近人,给人温暖;引导人、帮助人,给人力量。

而构建有温度的课堂,必须做到“心中有人”,对生命个体充分尊重,充分了解。正如书中所言“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是教师的第一专业”“教育学是迷恋儿童成长的一门学问。”“第一,教师要学会研究儿童,关注、迷恋儿童的成长。儿童究竟是怎么成长的?儿童究竟是怎么学习的?儿童到底是怎么把知识学会的,以及是怎样把课本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儿童成长和学习的内在机理是什么?儿童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在哪里?儿童看问题、想问题和我们成年人究竟有什么不同?不研究、不了解这些问题,要想搞好教学恐怕是不可能的。教师把儿童琢磨透了,对教学自然也就得心应手了,自然就会“能别人所不能”了。第二,教师要学会欣赏儿童,发现、赏识儿童的精彩表现。儿童自有自己的眼光和智慧,具有无限的潜能和未来,所以发现和欣赏儿童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太阳底下最幸福的职业。”

  在此基础上,师才能真正创造出适合学生的教学。“适合的教学,应当是既适切又适度的教学。适切的教学即适应学生多样性的要求,学生在性别、认知风格和智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学要照顾到学生的多样性和个别差异适度的教学即适应学生的发展性要求,学生在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等方面均存在差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最佳发展期。”

我以前长期教高中,真正投入到初中教学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对我来说,是一个挑战期,也是一个极好的认知拓展期。此时我想起《尚书·说命中》中的一句话“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即王阳明先生所言“知易行难”。你认真参与进来了,才会领略到其中的滋味。对于初中教学,我最大的感受,不是教材的不同,二是学生的不同。课堂上我常求语言更风趣一些,偶尔也讲几个笑话,抖几个包袱,但是基本上都成了冷笑话、冷包袱。后来我了解到,不是我讲的不好笑,也不是学生笑点高,而是初高中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的不同决定其笑点的不同,我讲的笑话他们没听懂。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了学生对动画人物的动作很感兴趣。淝水之战的动画中士兵弓腰大吼的动作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这种在高中生看来很幼稚的动画,初中生却如此感兴趣。这大概就是这个阶段学生的特点吧。(后来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因此我就因势利导,提了几个关于淝水之战兵力对比的问题,学生均对答如流。也很轻松就掌握了这场战争“以少胜多”的特点。

于是,此后我就特别注意适合初中生的动图和动画的收集。如在讲到明清中国版图基本奠定这一话题时,我就引入了中国历代疆域演变的动画。通过简单而明快的动画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清朝经略边疆的措施对祖国疆域奠定的重要意义。也对祖国疆域的发展历程和形成今天的四至范围的不易有了更加清晰的的认识,从而理解课程标准中要求“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新一轮的课改正如火如荼,正如书中所言:如今中国的基础教育正迈进核心素养时代。”新的课改需要我们对核心素养的认同和落实,需要我们教育教学观念在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重构,更需要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教学策略的不断更新。余教授的这本书是对新理念、新实践的关键解读与重点示范。但它更像是一粒种子,一粒引导我们变革的种子,我们需要用教育教学变革的实践作为养料来日日浇灌,相信很快就会形成最灿烂的花海。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