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从“书斋”到“田野”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5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书斋”到“田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语文组  刘丽芳

翻阅《陶行知教育名篇》,那些质朴而深刻的文字穿越近一个世纪的光阴,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众多熠熠生辉的教育思想中,“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犹如一根红线,贯穿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始终,也成为照进当代教育现实的一面明镜。当我们的教育日益被封闭在精致的“书斋”中时,陶行知先生倡导的走向“田野”的生活教育理念,显得尤为珍贵和迫切。

陶行知一针见血地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实则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洞见。在陶行知看来,生活是教育的源泉,也是教育的目的地。他形象地比喻道:“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这种将教育融入生命全程的观念,打破了将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的传统认知,为教育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反观当下的教育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已经越来越远离生活本身。学生们被封闭在象牙塔中,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相隔绝。他们的世界被简化成了教材、试卷和分数,而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却被排除在教育过程之外。这种“书斋式”的教育导致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知识与生活实践严重脱节。陶行知曾痛心疾首地批评这种教育是“鸟笼式”的教育,它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念,为沟通教育与生活搭建了桥梁。他精辟地论述:“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这一理念将“做”置于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在语文教学中,这意味着不应将语言学习局限于语法分析和文本解读,而应引导学生将语言运用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例如,学习书信写作不应只是记忆格式,而应让学生真正地写信、寄信,体验书信往来中蕴含的情感交流。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另一重要维度。他主张打破学校与社会的壁垒,将整个社会变成教育的场所。这一观点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大大拓宽,学校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育应当勇敢地走出校园的围墙,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企业、社区,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鲜活的知识。语文学习尤其如此,语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工具,只有在真实的社会交往中,语言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师角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是学生生活的引导者。陶行知强调:“教师要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朋友,道路上的向导。”这意味着教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连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语言生活,了解他们喜欢阅读什么、关心什么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接触更丰富的语言材料,发展更成熟的语言能力。

在核心素养教育成为共识的今天,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核心素养强调知识、能力、态度的整合发展,这与陶行知倡导的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理念高度契合。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无一不需要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培养。只有当学生将语言运用于表达自我、理解他人、参与社会时,这些素养才能真正形成。

当然,将生活教育理念付诸实践面临着诸多挑战。标准化考试的压力、家长对学业成绩的期待、学校安全管理的限制,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教育走向生活的步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无所作为。教师可以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真实的生活案例,组织学生开展与生活紧密相连的专题研究,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虚拟的生活情境等。重要的是,我们要始终保持将教育与生活相连接的意识,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实践生活教育理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一种大教育观,它打破了学校教育的狭隘界限,将教育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教育理念培养的不是只会应试的“书呆子”,而是能够适应生活、创造生活的完整的人。在知识更新加速、社会变革深化的时代,这种关注生活、面向生活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用于理解生活、改善生活时,教育才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

重读陶行知,让我深刻意识到,教育的力量源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有勇气打破“书斋教育”的桎梏,带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田野”,让教育在生活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这或许就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给予当代教育最珍贵的启示。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