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笔耕不辍 初心不改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有感 莆田一中 尹立华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01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笔耕不辍 初心不改

读《陶行知教育文集》一书有感

莆田一中  尹立华

 

利用高一上学期的时间,我细细地拜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该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毕生的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的精髓,整本文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学生自制、教学合一、学校观、平民教育、民主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等六个主要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以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

经过反复的学习和体会,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从教十余年来的历史教学思想和过程的不足!逐渐认识到自己确确实实需要不断地再学习和再积累!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用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要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学生一颗诚挚的爱心,否则很容易产生职业的倦怠。“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无不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时时处处对学生真挚的爱。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和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现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并称“学生和学校为自己的爱人”!不仅令人动容,而且耳目一新!这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也要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伟大的且持续不断的爱心去浇灌和滋润无数颗一中莘莘学子的心,培养出无数颗的爱心!作为光荣的一中教师,对于学生“润物细无声”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从短期来看,他们可能在很多方面还不如别人;但从长远来看,他们必定会在其它的方面胜人一筹。作为优秀的历史教师,不能单靠个人的好恶来判断一个学生!把待进生短视的看成是小木”,这样只会大大地伤害这些学生的自尊心。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还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以及生活上进行全面的关心和爱护。这就是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没有想到的,教师也要想到。一中的历史教师要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切切实实地关心学生每一个方面!当然,关爱中要有严格,关爱中更要有教育。陶行知先生终生在为学生改善生活条件的时候,绝不允许学生随意浪费。看到学生出现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思想倾向的时候,他总能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作为莆田市教育的排头兵,我更应该多给学生一点谦让、宽容和仁爱,多培育一点理想、道德和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导。这样,学生在接受师爱的过程中,不断地找到前进的道路和方向,学会爱父母、爱家庭、爱他人、爱学校和爱祖国,心中总能充满着浓浓的爱。

第二,教学合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让每个孩子受益,这样的要求必须根据学的方法:学生怎么样学,教师就怎么样教。历史教学上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它应该包含着两层含义:一个是学生的接受水平和知识程度;另一个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方法,因为学生个人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和各个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大相径庭,历史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孩子受益!正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松树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树的肥料培养牡丹,牡丹会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养松树,松树受不了,会被烧死。不断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就要同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他们的特点,然后给予适量的肥量、水分、阳光,必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陶行知先生指明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就教得多,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可见,陶行知先生把教和学的关系反过来了,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了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及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的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接受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学生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教育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要根据学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状况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切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

第三、不断探索和打造高效的历史课堂。陶行知先生指出: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这句话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们应该怎样来做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好的历史老师不仅仅是教书,而是要想方设法教学生学。他说的教学生学的意思就是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把学生简简单单看成是一只鸭子,把知识当做粮食。只知道把鸭子填饱,而应该把学生当成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教师仅为主导。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学习而获得经验知识,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这样,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不断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索,自主实践。生动活泼且教学高效的历史课堂应该充分体现教中有学,学中有教,教与学相互作用,即所谓教学相长。在教育活动中,历史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觉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活动和方式,促使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这一思想实际上告诉我们,对于学生要因材施教,对待不同的学生个体要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就拿我们历史教师来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每个年段的学生能力进行非常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学习能力、思维特点等等,都要一一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都能感觉到自己也是在不停的进步的,从而避免学生因为经常不能获得成功而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产生厌烦的心理。

一言以蔽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的所学所做也应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陶行知先生,不断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积累专业知识,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和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那就让我们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和引导下,在历史教学这条康庄大道上大踏步的坚定走下去吧!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