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陈青妹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9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读《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陈青妹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而且是我国伟大的古代教育家,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论语》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精彩言行。《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可见孔子的言行对于我们所产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他一生主要从事“传道、授业、解惑”,他所积累的丰富教学经验,以及独具风格的教育思想,是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宝贵的遗产。

孔子的一生是精彩辉煌的一生,无论是从为人处世,教书育人以及个人的学习态度方面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教学相长,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温故知新,学而时习之……”孔子的教育思想渗透于每个教师的心田,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今天的教育实践,特别是素质教育有着行之有效地现实指导意义。

一、诚实守信、以身作则方能为师

古人云:“身不正,不足以服,言不诚,不足以动”,说的就是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要内容,单从《论语》字面上看,在论语中共出现信字38次。一个讲诚信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受人尊敬和爱戴,

孔子自身非常注重身教,他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榜样,孔子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注重自己的处事行为,牢记自己为人师表的身份。孔子虽然重视知识的学习,但他并没有把求知摆在第一位,对于孔子来说,最重要的是“行”,先做好为人的最基本的事情,然后再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去学习知识。因此,孔子的这一思想应该是做人的一种基本品质,应该成为一种习惯。

所谓以身作则,就是通过教师本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身教”。《论语·于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的这些话,似乎专对从政者说的,但对教师来说,却更为贴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必备的德行。实践证明品德高尚、专业精湛、处处为人师便的教师必然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因为教师的身教不仅捍卫了言教的严肃性,而且证明了言教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具有特殊意义。孔子本人正是以身作则的模范。“身教胜于言教”。这是因为教师的身教不仅捍卫了言教的严肃性,而且证明了言教的真实性与可行性,这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具有特殊意义。孔子本人正是以身作则的模范。

二、终身学习自能有所成就

孔子出身贫苦,从小立志,树立起“学而优则仕”的远大思想,曾自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终身学习的目的是为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为了搞清楚周礼中的一个问题,远去千里之外,直到搞弄通义为止。孔子这种好学、乐学精神,应值得我们当教师的学习。当我们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应必须有一桶水或者更多。所以我们更要应该像孔子一样,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意思,让我们把这种教育思想踏实做下去。

三、学思结合、“授之以渔”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非常重要,将自己的求学经验与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将要耕耘的“学”一句话,是教师先把自己的“学”教给学生,让教师了了解教师的“学”,然后和学生一起“学”。我们往往在教学中会面对一些没有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面对这种情况就要懂得如何挖掘学生爱学乐学的内动力,向学生传授真正能触及心灵的“渔”,并因此让他们更强烈地感受到我们的爱。

四、要因材施教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因材施教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作为老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然后要锻炼敏锐的目光,培养认识学生的真本领;再尊重孩子的特点,让每一个学生在班级教学中散发光芒;最后要呵护个性,弥补不足。

孔子“终身坚持一种信念”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孔子不仅好学终生,还努力做到学思结合,把学到的知识尽可能地用于实践。从孔子的经历来看,教师的终极命运乃是:倘若我们有幸能成为孔子式的教师,便可以体会到包含人间至情的教学之恋。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孔子诲人不倦,循循善诱,他从来没有一句教条,也全无道学气。他所有的教学之道,因材施教,诲人不倦等等,都是以自己的赤子之心以及对学生的真实了解为基础。

在我又看了《学学孔子怎样当老师》这书以后,我更加觉得:教书,要用心教,用自己的爱去感动学生,用自己的心去体会那种“苦”带来的“乐”。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对教学的正确对待。用心,就意味着要付出,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懈怠。在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用心去探索更好的方法对学生“授之以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教师只有虔诚地付出自己的一片仁心,才能创造让学生永远留恋的求学岁月。成功的教育不在于选择适合教育的人给予教育,而在于给不同的受教育者以适合的教育。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