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信息技术教育学》一书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黄如强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3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读《信息技术教育学》一书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黄如强

最近我“跳跃式”地阅读了彭绍东教授的《信息技术教育学》一书,大有收获,这本书从一个全新视角建立了信息技术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该书知识体系全面,逻辑体系严密,读后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信息技术教育的本质论、发展论、课程与目标论、过程与原则论、方法与模式论、人本论、技能论、资源论、病理论、实践论、未来论等理论,对我的教育教学帮助很大,在此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首先,这本书具有几个很显著的特点

1,体系较完整。该书的概念体系明确,技能体系有序,教学体系灵活。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与课程体系。2,原创性比较好。该书的许多章节都有其独到见解。3,理论价值较大。该书提出的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的理念、方法、模式都较科学、先进。4,实用性较强。该书作者在湖南师大率先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学》本科必修课和校本选修课。5,拓展面较宽。该书的研究,为我国走出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的探索之路。总之,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读完这本书,让我更清楚地了解了相关的理论知识,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对我后续付诸于实践更有信心。

其次,读完本书后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新思考

信息技术是一个很大的领域,然而信息技术学科在小学和中学还只是一个争议颇多、地位尴尬的小学科。书中彭教授突出了信息技术教师素质培养和专业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与基础性。在研究和继承国内外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的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现代教学理论,融合新课程改革、信息化教育。新课程更强调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各自的能力现实,调动各自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有个性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机会。活动中虽然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思维水平的高低不一,但他们人人参与了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主动地交流各自的看法和理解,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也使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得到了不断的张扬、发展和提升。

在教师的必要指导和宽松学习环境条件下,让学生获取多种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主动获取知识。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一章中从教育主客体关系的角度看,教育还应特别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有效整合,这包括知识与技能的整合,智商与情商的有效整合,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整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学习生活经验、社会文化习俗的整合,以及教师、学生、教材与环境的整合。寻求课程文化价值就是课程整合的基本工作和主线,其最终目的是要实现课程对共同文化价值的合理表达。

所以通过学习我认为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尽心地教是认真地学的前提,认真主动地学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基于此,我对我的教学思路进行了调整:

1、超越工具本身,让学生创造出新型的数字校园文化。信息技术是工具,但只有超越工具本身,信息技术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超越这个工具,把学习重点放到利用这个工具去创造新型数字文化上来,这不仅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课程目标,而且也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实施办法,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契机。

2、突出网络应用,让学生卓有成效的学习和生活。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飞速发展着,网络就是计算机、网络就是数据库、网络就是图书馆、网络就是社会、网络就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甚至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就是学校——学生通过网络受到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负面的学生网络沉迷中可见一般。但问题是,由于负面的影响,反对学生使用网络的声音不绝于耳,而网络对学生正面的影响却淹没其中;信息技术课程要负起历史的责任与重担,把学生的网络生活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使学生学会在网络上进行方向正确的、卓有成效的学习和生活。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应以网络技术的应用为核心,把学生的技术学习活动引导到网络数字文化的创造活动中来,培养健康地、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字化生活的人。

第三、对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若干想法

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一般都非常期盼,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则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能让学生在短短的40分钟内进行一次愉快的信息技术旅程。

1、教学设计前,先要把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知识载体,教学目标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内容才能体现出来。教学内容必须体现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结合当地教学设施硬件和软件的条件等方面来确定。 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信息获取、加工和表达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设计中,可以兼容各学科特色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并不是指在教学科目中增添一门信息技术课,也不是为了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而把信息技术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而是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适应的特性,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赋予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以新的涵义,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3、教学设计落实后,应做到以评促学

评价是修改的基础,是教学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将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新课程提出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应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等。教学评价要综合运用各种过程性评价方式,全面考察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过程,并与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把握、及时引导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着,其普及面越来越广、越来越快,可能现在我们农村还觉得难以做到,在不久一定会的。信息技术课程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快速应变,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担负起社会责任,为培养适应未来数字化生活的一代新人服务。

总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提升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对信息技术支撑下科学课堂有效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全面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初中学生在科学课堂更为高效的学习知识技能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以此带动初中科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