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余瑛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22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余瑛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阅读了郭思乐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有着将近20年教龄的高中教师,对“生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实施仍然存在一些困惑。以下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阅读《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时的一些感受。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素养养成,强化高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体,而最早提出生本教育的理念是郭思乐教授,同时,郭教授还提出了一系列实施的方案和策略。针对传统教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等教学方式的不足,郭思乐教授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本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正如书上所说,这是一种能让课堂产生快乐的“灵丹妙药”,而让学生喜欢学习,教师喜欢教育教学工作。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中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让课堂成为快乐的源泉,如果有一种教育能让学生、家长、教师和社会都带来快乐,那是一件多少令人向往和愉悦的事情啊,所以,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更坚定了我贯彻“生本理念”的决心和信心。    记得奥修曾经说过一样子的一句话“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很接地气又富含智慧和哲理的一句话,而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生本理念下的教育。脚被忘记又是怎么样的一种境界呢,如果让脚处于“忘我”状态,那它就可以忘我学习、忘我工作,相信这样子的学习和工作效率一定非常高,效果一定非常好。相反,如果鞋子不合脚,那脚就会各种难受,每走一步就会增加一次难受,脚也会时时刻刻被“想起”,那这一段旅程肯定是快乐不了了。那么,怎么样为学生寻找合适的脚,让每位学生都穿得不难受,就成为我们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啊,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当教学适合学生时,相信,我们也能看到学生们“忘我”的学习状态,那又会是如何的一幅盛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后,他们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学生中去,忘记了时间,忘记了课堂,甚至忘记了自己。当学生内在的潜能被激发出来后,你可以想象他们会有多大的威力。所谓适合学生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学生生本教育的环境,他们就会在这种环境下忘我学习和生活,这真是一种行之有效又互惠互利做法。作为教师和学校,我们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一味地-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    也会有人担心,“生本理念”下的教育会不会走向杜威先生言下“儿童中心论”。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们的生本理念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东方讲究系统的、秩序的儒家文化传统,这种作为背景的文化,是不可能也不必要抹去的,它会顽强地表现出来,成为教育改革的潜在的稳定的甚至是制衡的力量。由此,我们朝着生本的方向进和体系性的较为彻底的改革,乱不到哪里去,反而会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下结出丰花硕果。”而《新基础教育改革不是“哥白尼式的革命”》一书中也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基础教育改革不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它不是简单的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彻底分离,而是取长补短、相互融合和与时俱进的过程”。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素来强调儿童个性,因此推行儿童中心教育当然也是某种必要,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产生一些负面的问题。而我们的情况却有很多不同,正如书中所说:“在我们传统的文化氛围之中的生本教育改革,如同晴空之见云霓,会产生优势互补的效应”。    生本理念下的教育重视学生的层次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临场应变提出了新的挑战。正如韩愈所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可能会遇到学生提出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问题教师也很难短时间内找到答案,或者,有些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看完《教育走向生本》一书后,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学生能诘难老师,能提出让老师很为难的问题,这不是我们教学的失败,相反,这恰恰是我们的教学走向成功的一种证明。    书中还到了生本教育的方法论,即“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不教而教”。 通过生本教学模式的引入,小组之间、组员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与沟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与途径拓宽了,老师把更多的课堂时间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课堂上说得更多了,做得更多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小组之间的竞争使他们更加大胆的投入到课堂之中。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一些这方面的实践,在一段时间后,会惊喜的发现,一些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胆小的同学也能在课堂之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而这时候其他同学往往也会毫不吝啬地给给予掌声,这种种良好的气氛中,团队的集体荣誉感也得到了加强   

反观我们传统的一些教育习惯,有太多的“以师为本、目中无生”,也有多似是而非的“看似以生为本、实则以师为本”的例证。包括我自己在内,有时会或多或少过于强调教师对材料的解读。看完这本书后,相信自已在实践“生本教育”的过程中会少走很多弯路。在彷徨中探索,在摸索中奋进,也在反思中不断落实和提升我们的“生本”理念。当然,教育道路上的每一点进步都不会轻轻松松,有了更坚实的理念依据后,我们应该更大胆探索实践,为教育事业和个人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