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一书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黄倩汝 新课程中教师与传统上的教师角色有什么不一样?有哪些新的要求?又提出哪些新的角色呢?带着疑惑,我翻开《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这本书。接下来谈谈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以及本人对其转变的体会 1、教师将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者是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还能促进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第一,老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及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另一方面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那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怎样去做呢? (1)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助他们找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2)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3)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想法。 2、教师将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是教师教得如何,而不够重视学生的学习状态。 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就不再单单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的价值是无穷的,因为“给”只是给死的知识,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经过引导和没有经过引导,在学生的脑子里留下的痕迹是很不一样,因为学生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哪怕是一分钟,都是有效的。 作为引导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呢? (1)以催化者代替领导者,“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以学习者代替无所不能者。“教学相长”,学生也可能是教师成长的一面明镜。 (3)鼓励学生培养自我思考与自我决定的能力。 (4)重视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不能把学生训练成一部应付考试的工具。 (5)以个别创造性代替团体一致性。重视个人的学习历程与创造才能,激发个人多元智能的真实展现。 3、教师将由学生的管理者变为学生进步的协助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是被动的。课程改革中,就要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教师由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变。要做到就需要我们的教师: (1)建立起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师生伦理关系。 (2)创造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师生情感关系 4、教师将由教材的忠实遵从者变为教材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被排斥在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 而在这次课程改革中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要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 基于这种现状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需要怎样去做呢? (1)教师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这些层次之间的关系。 (2)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不同层次的课程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采取有效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 (3)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能力。是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 (4)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能力,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定,从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引领。 5、教师将由墨守成规的执行者变为教学创新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无法摆脱一些固定教学模式的束缚,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呢? (1)体现在教材的处理上——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会学习,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3)体现在教师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上——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有突破和创新。 6、教师将由知识的保管者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要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以研究者的思维方式,努力去探讨教育教学的规律,研究如何才可以使学生尽快成长的规律,寻找不仅使学生学会而且会学的规律。 (2)我们要经常不断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关注具体的教学情境,把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3)对自身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按教学进程可以把反思划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树立反思意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保持一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永不满足的意识,不断唤醒自己的内驱力,这样才会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进步。 (4)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出现问题后努力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努力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把问题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前进动力。 (5)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会积累下若干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一定要及时积累和总结。 以上是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和看法。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