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中学教育实践》读书体会 莆田一中 王闽阳
【发布日期:2020年05月20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中学教育实践》读书体会

莆田一中   王闽阳

疫情期间,读了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与中学教育实践》,深感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今天我们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时期教育改革理论一脉相承

学习继承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改革具有现实意义和内涵价值。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课程思想,丰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寻求新课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及教育教学的契合点,可为新课程实践研究提供理论指引,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继续发展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陶先生课程方法观的生动写照。“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是陶行知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的具体说明。“做中学,做中教”则说明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认为,实行“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才能使学生获得“真知”,使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培养学生生活、生产和创造的能力。他还强调,“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即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而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动、自得的自学能力;“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就是实施因材施教,使学生从传统教学中完全被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变到积极获取知识的主动地位,从而达到“乐学”、“自动”、“自得”;“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其实质是要求学生“手脑并用”,获得生活、生产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为惟其行动,到行不通的时候,方才觉得困难,困难而求解决,于是有新价值的产生”,他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可以说,陶行知先生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既是对生活的说明,又是教育的方法。这一核心理念贯穿课程、教材、教法改革的始终,尤其体现在教学上。这些理论,与新课程改革的思路和理念不谋而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十分强调:“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强调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构建学习。这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一脉相承。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方法论息息相通。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领会他朴素的语言中蕴涵的教育思想,我们仿佛探寻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的源头,对新课程理念有更亲切的领悟。

由于社会制度的局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教学做合一”观点虽然在当时并没有系统化、课程化,但这一教学思想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

 

(二)陶行知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实践具有引领作用

1.学陶陶,促进教师积极应对新一轮新课程改革

学校可以开展学陶师陶活动,以陶先生的“爱满天下”的博大胸怀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来激励教师。 “教学做合一”是教与学理念的转变,是方法的飞跃,也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标准,它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以立项课题——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为抓手,积极开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活动,并把陶研、新课程教改教研融为一体,使广大教师将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渗透和落实到平时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全面更新观念,积极规划自身发展,应对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学校教师主要从三个方面积极应对:一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尤其是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二锤练高超的教育艺术。陶先生倡导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新课程倡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倘若教师没有动手动脑“做中教”的本领,是不可能指导学生“做中学”的。要教学生向前进、向上进,非自己向前进、向上进不可。三是树立独出心裁的创新精神。通过本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带动了全校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2.探索“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策略,促进构筑互动有效的智慧课堂

研究“教学做合一”的实施策略和基本模式,构筑互动有效的智慧课堂,当前课题改革的重要内容。努力寻求新课程改革先进理念、陶行知教育思想和课堂教学三者的契合点,让课堂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素质为主线的理念,积极研究和探索知识与实践、生活、社会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模式,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锻炼,方法得到优化,促进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要求改变师授生听的模式,在活动中实施有效教学行为。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过程设计都应着眼学生的发展,强调课堂学生的参与度。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上,从着重强调“双基”转为强调知识、技能、生活经验、情感陶冶等多种价值并存。另外,强调目标是生成而非预设。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在关注基础知识的同时,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横向联系,强调实际运用。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既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灵活应用和拓展延伸等方面,同时关注学科知识的适当整合和综合,使学生有效形成综合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上,贯穿“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互动评价”三个环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课堂情境,体现“先学后教,多层对话”的方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观察、讨论、质疑、探究等活动中,在情感的体验中习得知识,发展能力。

3、践行陶行知教学做教育思想,促进创新综合实践活动教育

陶行知的课程资源观还为学校课程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展示了无限广阔的时空,也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开发综合实践课程,积极研究和探索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模式,这本身就是对陶行知先生“教学做”思想的彰显。学校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程,学生在“做中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乡村,去亲历、去发现、去观察、去实验、去记录、去分析、去归纳、去体验。通过课题设计、寻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来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乐趣,获得对科研、对社会的直接感受和体验,不断提升责任担当的意识。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