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有感 莆田第一中学 甘丽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余文森教授主编的《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捧读此书,我收获很多,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帮助。 教学的有效性是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共同追求,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实质性进展。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 这本书从三维目标、动态生成、学习方式、资源利用、教学行为、情景创设、教学智慧、师生关系八个方面很好地回答了“怎样实施有效教学”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两个当前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关注的热点问题。 “案例是教学理论的故乡”,没有案例支撑的干巴巴抽象的理论内容很难激发教师学习教学理论的兴趣和热情。《有效教学的案例与故事》这本书,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解读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论要点。 陶行知先生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中提到“知情意的教育是整个的,统一的。知的教育不是灌输儿童死的知识,而是同时引起儿童的社会兴趣与行为的意志。情育不是培养儿童脆弱的感情,而是调节并启发儿童应有的情感,主要是追求真理的感情;在感情之调节与启发儿童了解其意义与方法,便同时是知的教育;使养成追求真理的感情并能努力与奉行,便同时是意志教育。意志教育不是发扬个人盲目的意志,而是培养合于社会及历史发展的意志……现在我们要求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是关注的对象。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这一切都必须为我们老师所关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心”施教,不能做学科知识体系的传声筒。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这样,在学科知识增长的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的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心,越来越有教养。 课堂不是师生外在的表演,而是智力生活与精神领域自然而然的舒展与表露。一切过分地苛求所谓的“教学设计的完美无缺,教学环节的环环相扣,教学过程天衣无缝”的教育,常常遗忘了生成的创造性。遗忘了课堂的丰富性和无限可能性。课堂生活的精彩纷呈、波澜起伏不是来自教师按部就班的指示,而是富有智性与思想的启发。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牵制。教师精心预设的问题是精彩生成的源泉,同时,教师引而不发的导引与回应,是生成课堂风景的妙笔。课堂生成一方面确实存在节外生枝的问题,但另一方面它可能是疏影横斜、妙趣横生。课堂的动态生成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使用失当就会成为教学的绊脚石。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和问题性。教育教学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个体,然而,如果我们用千篇一律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其结果只会造成学生个性的缺失和灵性的消亡。余教授建议:自己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判断,努力吧“死记硬背”降低到最低程度。自主观察和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探究意识的生成和探究方法的发现,尊重学生的探究结论,不贸然中途打断、越俎代庖,要巧妙引导,让学生自我纠错,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探究时空。 课程资源在生活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教师要学会巧用教学时机,妙用生活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资源怎么运用?时机上,可以使趁热打铁,也可以是守的云开见月明;方式上,可以是精心设计、刻意求工,也可以是不期而遇、借力打力、顺水推舟。对于教材中的“错”资源,教师不是以某种标准加以踩灭,不是以某类教学技巧予以迂回,而是放活学生的主体感思,秉持“一个世界多种声音”的多元价值,达成师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和新价值的生成。错误之所以珍贵,其价值有时并不在于错误本身,而在于师生通过集体查错、思错、纠错获得新的启迪。 教育教学的艺术是爱的艺术,教育教学的智慧是爱的智慧。教师的教学智慧表现在什么地方?其中一个根本的落脚点就是他是怎样对待学生的。深富教学智慧的教师能把和学生“平凡”的学习相处变得“不平凡”,她以发自内心尊重学生的人文热情,转化为具体的言行。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方式。创设基于平等对话、和谐民主、真诚交往、相互理解、共同学习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师生关系不只是一种学习关系,更是一种“惺惺相惜”的心灵关系。这种心灵关系一旦建立,能丰盈学生人格特质,升华学生人文情感,净化学生心灵时空,感召学生人性灵魂,对学生一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后,我会利用书中所学的知识努力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不断反思,提高自身的教学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