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第一中学 陈金海 本学年,我选择了田慧生主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丛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反思》进行阅读,该书共十一章,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开设的目的意义、课程理念、实施过程等进行全面的阐述,作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研究团队,虽然是十年前编写出版了该书,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具有远见性,全面把握课程实施中的几个问题、活动主题的选择及活动方案的编写等,对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中仍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局面具有指导价值。我虽然参加过省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培训,但阅读此书仍有一些新鲜,通过边阅读边思考,更加明确核心素养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路径。 一、教师队伍建设是前提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注重跨界思维及社会责任感等核心素养的养成。要常态、规范、有效实施该课程,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组建该学科相对稳定的教师团队是不容忽视的。建议学校配足专门任教该学科的教师,负责该课程实施方案的制定、课程实施的日常管理与指导、根据学校办学的具体情况及学生实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落实课程评价机制等,确保课程实施有目标、有课时、有内容、有师资、有场所,做到课程的常态实施。加强教师培训、教研,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指导能力,做到活动能开发、能组织、能指导、能总结、能评价。培训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教师的通识培训,了解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课程的地位、理念及规范实施的一般流程,该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其次是教师的专业培训,了解课程常态实施的基本要求,能够较好地胜任该学科的教学工作,具有简单课程资源开发及指导能力,做到常态规范实施该课程;第三是教师的高级研修,具有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思想,能够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统一规划学校办学理念及课程设计,打通学科课程之间的界限,以学校大主题、年级中主题、班级小主题来规范实施课程,以项目学习为主线进行学科知识的整合,达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目的。培训形式多样,可以请专家进校讲座、开展示范教学,也可以将教师送出去,参加进阶培训。 二、教育思路拓宽是核心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建立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学科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是非常必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发挥该学科独特的实践育人功能。一要盘活地方资源,建设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场所。比如利用当地的博物馆、物质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地等资源建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文化自信;利用科技馆、高新技术园区等建设科技教育基地,开展科普教育,提升科技素养;利用养老院、康复中心、福利院等建设学生社会服务基地,开展三爱教育,提高价值体认和责任担当;利用法院、检察院等资源,通过模拟法庭活动,开展法制教育,提高法治意识[1];通过寒暑假、春游、秋游的研学旅行活动及家务劳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劳动意识。二要组织学生活动,建立常态的社会实践机制。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实践基地,通过亲身体验来实现感悟。经历价值体验、价值澄清、价值内化、价值引领等四个阶段,实现了价值体认的目标。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扫墓,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大无畏精神,感悟人生价值的意义所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组织学生到科技馆参观,通过近距离接触科技产品,体验操作,感受科技的魅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配套资源开发是关键 结合中央有关部门的专题教育要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分学段、分类型推荐了152个实践活动主题,为该课程的常态实施提供了拐杖[3]。为了实现课程的常态化、规范化、系统化实施,必须做好以下四点: 1.研读指导纲要,挖掘活动内涵,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主题案例 2017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正式颁布,这是该课程实施的里程碑,结束了十几年来只有课程设置而无课程指导纲要的现状,树立了教师做好该学科教学的信心,明确了课程未来实施的方向。因此,教师要认真研读指导纲要,理解课程理念、目标及实施要求,根据学校的办学需要,按学段研究主题活动内涵,开发适合学生发展的主题案例。例如,《中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的考察探究主题,可以开发成体质健康知多少竞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开发成调查方法指导课,让学生掌握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开发成研究性学习综合课例,收集第一手资料,得出调查结果,并用学过的知识综合分析、评价、解决问题。 2.亲近学生生活,基于问题解决,探索学科教材的二度开发利用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具有指导意义,综合实践活动本身就是一门亲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在充满信心的生活中观察事物、发现问题,并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而展开主动探究学习。因此,学科教材的二度开发,让学科内容与生活紧密关联,增加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想学、能学、坚持学的良好学习习惯。例如数学中的黄金分割,原本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也不好记住,而数学教师从人的身高比例、海螺等动物的外观结构、建筑物高度比例、日常用品、照相等众多生活案例入手,解释黄金分割,展示数学之美。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及学习的兴趣。 3.关注学生行为,利用教师资源,开发适合师生成长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教育的资源。立德树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育人,培育有理想抱负、有创新思维、有责任意识的新一代英才,而育人不是停留在说教,而是开发相应的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活动中梳理、活动中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学生在成长中的行为,在成长中的点滴变化都是教师的关注点,是很好的课程资源。例如现在的孩子基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慢慢地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模式,出现了易生气、无集体合作意识、抗挫折能力差等不良现象。针对这些情况,可以开发出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相应的任务的课程,让学生体验、感悟,养成懂得合作、愿意合作的良好习惯,学会责任担当。教师的资源也是很好的教学题材,教师的行为就是活生生的教学案例,言传身教,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会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因此,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包括成长历程、语言艺术、行为动作、所知所悟等,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丰富教师的阅历,促进师生共同健康成长。 4.引入社会资源,构建活动平台,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化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课外活动,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雏形,之后经历了初步发展阶段,到 2001年的正式确立阶段,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指导纲要的正式颁布,标志着该课程进入规范发展阶段。该课程从常态实施到深化发展,资源的开发是不容忽视的,除了活化教材资源,利用师生资源外,必须引入社会教育资源,进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丰富活动平台,真正实现活动育人、实践育人。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