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读《且思且行》一书有感​ ----新高考“走班”教学能带来什么?怎样“走”? 莆田一中 徐志华
【发布日期:2019年07月12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读《且思且行》一书有感

----新高考“走班”教学能带来什么?怎样“走”?

莆田一中   徐志华

2014年9 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进行考试科目改革,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 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018年,福建省将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全面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本次改革的核心是给学生选择权,也就意味着传统的“文理分科”将被“6 选3”产生的20种组合替代,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上一样课程的时代宣告结束,以行政班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已无法满足新高考的要求,“走班”成为必然的选择。一、“走班”教学能带来什么?

“走班”教学,即学生从个人发展意愿与自身的能力出发,去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课程,并到相应的班级去上课。“走班”不只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重塑。

 

(一)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提出:“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的学习。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2]通俗地理解就是课程方面学生在完成“规定动作”后可以有“自选动作”,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考试时间,选择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选择权还给学生是否有必要呢?作为前期调研,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2017届高一学生中做了个模拟实验(福建省教科所试航计划项目):对象为2017 级高一新生,共16 个行政班,有效选课人数780人。各学科选考人数见表1,统计结果:“6选3”的20种组合中选择理化生组合367 人(最多),选择政史地组合24人,选择生政地组合2人(最少);值得关注的是传统理科综合与文科综组合选择人数为367 人和24人,仅占比47%与3%,大大低于文理分科模式的大致比例70% 与30%。这是否说明原先的文理分科模式一定程度上绑架了学生的意愿呢?相当多的学生在不充分的选择中妥协。

表1 说明:(1)模拟实验前我们做了相关的政策解读,说明模拟意图,作为调研,实验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学生选课情况与生源情况相关,不同类别的学校不具有完全可比性。

显然,新高考带来的“走班”教学更尊重学生的选择、更符合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内在潜能,这无疑是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

(二)促进因材施教,给学生最适合的课程

初高中分设后高中的办学规模扩大了,一个年级600~700 人是常态,同一个行政班里的学生个体差异很大,课堂教学如何兼顾不同水平、不同潜能的学生是个难题。一些学校开设重点班、实验班、特色班就是解决这一难题,但效果相当有限。“走班”教学打破了藩篱,学科通过分类、分层、分项重新组合,给学生最合适的课程,让教与学有了契合点。再者,不同学生选不同的课程、参加不同的考试,原先“一把尺子”评价学生的时代结束了,必然促进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更好地自我认知,更加自信地做最好的自己。

二、“走班”教学怎样“走”?

(一)“走班”的规模

当前,国内“走班”按其规模概括来说大致有三种模式:

“大走班”,覆盖所有的学科、所有的学生,每位学生、每间教室都有一张专属的课表,没有行政班级的概念。该模式需要强大的师资和充裕的教室作为前提。

“中走班”,语数英不走班,其他六门学科按选考、学考两类实行走班。该模式能兼顾行政班与教学班的双轨模式,与多数学校现有的师资、场地等资源比较匹配。

“小走班”,学校依据学生选课的总体情况和学校的资源,提供若干科目组合的“套餐”供学生选择并安排教学班。该模式只有少量“套餐”可选择,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大大降低,也有违考试改革的精神。

以目前大多数学校(指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区)实行“走班”教学的效果以及学校现有师资与硬件条件而言,笔者认为,对于刚刚进入新高考改革还在摸索中前进的教学实际而言,采用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中走班”模式是较为稳妥的。

(二)分类、分层、分项的设计思路

现基于我校的前期调研与思考,谈谈学科分类、分层、分项的设计思路。

“分类”。六门学科的“选考”等级制与“学考”合格制在学习层次和考试难度上存在差异,学科就有“选考”与“学考”两类学生,即分类。学科以相应的教学要求进行“走班”。

“分层”。某些学科(如:数学、物理)难度较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异较大且未来专业发展对学科的要求也不同,为让教学更有针对性、更高效,进行分层“走班”教学,体现在同一课程标准下的差异化教学。

“分项”。指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按项目进行“走班”教学,有利于学生培养某一方面的专项技能与素养。

表2 学科“走班”设计思路

 

表2说明:(1)必选的数学科按教学深度与考核标准分为I、II、III 层,以分层编为若干行政班;语文、数学、英语、技术按行政班教学,保留了行政的班集体,保留班主任以便于教育与管理;(2)分类学科中A 为选考、B 为学考,物理科在选考A 类中分AI、AII 层;(3)体育、艺术的选项“走班”教学,我校已实行多年,积累了一定的“走班”教学经验。

学校模拟实验在“6 选3”的20 种组合下,加入数理的分层、体育、艺术的分项,学生选课产生443种组合(最多39 人,最少1 人)。每个学生的课表都不一样、上课地点也不同,显然传统的人工排课、点名考勤及课程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当前的课程要求,取而代之的是将学校的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综合评价、校园资源等相整合的“智慧校园”建设。新高考的评价方式与教学模式的改变必然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在这方面学校刚刚起步,任重道远。

(三)有效的选课指导不可或缺

有选择就有纠结,传统的“二选一”文理分设已经让相当多的学生和家长难以取舍,新高考“6 选3”的选择,说是选择高考“考什么”,其实一定程度上是选择进入高校后“学什么”、选择将来“干什么”。高中生对高校了解得少,对未来的专业了解得少,对自己未来的追求比较迷茫。突然间,如此重大的选择摆在十五六岁的高一学生面前,他们怎能不纠结、不焦虑呢?为此,学校将从两个方面给学生以指导。

首先,开设“高中生涯规划课程”,课程将包括:生涯测评、兴趣初探、职业体验等。从学生的兴趣、特长、性格、学科能力、家庭影响等多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指导学生自我认知并结合社会未来发展对职业的需求及职业本身的发展空间给出一些建议。但就学校而言,目前非常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教师,学校已派3位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同时2017年学校申报省级课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家校协作模式的实践研究”,借助家长的资源助力学校课程建设,效果显著。

其次,编写《“走班”教学选课指导》手册。从分类、分层的角度编写每个学科的课程简介、基本教学内容、学习建议以及考核方式等,供学生在选课时参考。通过手册的编写促使各学科教研组去思考、调研分析,进而形成规划和实施方案,这项工作必须提前完成。学校希望2018届新生入学时能人手一本《“走班”教学选课指导》手册,通过校本培训让学生了解“走班”教学和课程特点,为之后的选课做准备。(见表3)

表3 以数学科为例

 

分类、分层教学要求教研组对本学科各类各层的教学有明确的校本要求,以课题“选课走班背景下的差异化教学研究”为抓手,力推各学科在教学计划、教学深广度、教辅及作业要求、命题难度、分层管理等方面加以区分,编写成校本材料。“走班”教学意味着不同类别、层级是“同课异构”,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应该按照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确定教学重难点,对集体备课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补充或删改,以差异化的教学体现分类施教、因材施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高考背景下的“走班”教学模式已是必然,它的实施不论是对学校、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笔者的上述思考与观点是粗浅的,但未雨绸缪、提前规划是一种积极的态度,校本方案将在实施中不断创新、完善。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