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莆田一中 >> 加油中心 >> 教研原创 >> 正文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 郑高翔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1日】 【来源:】 【字体:: 】 【阅读:次】 【关闭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读《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体会

郑高翔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明确强调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和真正价值,开始从国家层面更加深入系统地考虑“教育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或者说“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教育最根本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高中体育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通过体育专项化改革,使学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能使学生具有团队意识与责任,具备创新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具备现代人才应当具备的素养,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概念)

素养是通过个体的努力以及环境的影响,由训练和实践而得到的有关思想、品性、知识、技巧的能力。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面对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观念、思想、方法,解决真实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目前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暂无统一定论,依据教育部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的教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发展目标,结合“终身体育”的思想,笔者认为高中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具备体育理论基础知识,能够掌握1~2项体育技能,能够树立健康体育意识、体育精神与体育价值观念等。

   什么是体育专项化教学?

体育专项化教学是指学生按兴趣和技能水平为依据,自主选择某一体育单项作为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向,以掌握和提高该专项技能为中心内容,同时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发展技能,提升专项化比赛能力,并逐步养成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学生选项后重新编班,打破传统行政班级格局,实行小班化教学或者分层教学。

二、目前我国高中开展体育课程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青少年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耐力、力量素质等指标明显偏弱,视力不良检出率、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居高不下;大、中、小学之间体育课程内容脱节;中小学生体育课练习时间过少,运动负荷的量和强度偏小,学习内容转换过于频繁,体育教学模式、手段和方法相对陈旧,学生未能真正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要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育水平,应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本理论知识,懂得竞赛的组织与规则,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欣赏能力,使每一个青少年学生沿着“锻炼成为一名业余体育专业者”的轨迹积极地、不间断地参与体育运动,最终,培养与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基本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高中体育专项化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通过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发挥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兴趣,掌握体育知识和1-2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发挥高中体育教学承上启下的作用,延伸、辐射并推进大学及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发展,为建立科学完善的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体系进行制度创新。

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相关知识,能够为学生在离开校园之后拥有体育一技之长,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有良性循环作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真正促进学生终身体育的热情。这符合《意见》中提出的教育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发展目标。

三、在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影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因素

1制度因素

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走过了百年的奋斗历程,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纵观改革历史,清末民初,新式体育逐渐融入我国传统体育项目之中,并且占据主导地位。1902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效仿日本、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推行军国民教育。随后五四运动的到来,学校体育改革进而转向欧美等国家,倡导实行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体育,即国术、军事、体育为一体。自建国到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开始慢慢探索适合自身的学校体育改革模式,学校体育从理论到实践全盘搬抄苏联凯洛夫的传习式教育理论,我国学校体育长时间处于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为主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改革逐渐走向成熟,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改革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期教育部提出深化课改、立德树人,实现各学科、学段统筹规划,切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体育改革也顺应当前制度形式,又往前迈进了一步,体现了新时代的制度影响力。

2 人文因素

多年来,学校体育的改革之路显得尤为艰难。当前的高中学生由于课业负担加重,缺少充足的运动时间,导致体质日趋下降,而超重及肥胖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加,视力、心肺功能等各项体能指标呈逐年下降趋势;另外,由于升学压力过大,导致许多学生出现性情孤僻、情绪失常等不正常心理问题。以上诸多人文因素向学校体育专项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3社会因素

社会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当前社会、学校、家庭体育设施趋于完备并逐渐普及,为学校体育的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学校体育的改革顺应社会的发展,其目标是以人为本、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以及社会适应性人才,社会的发展对人的身心、生理、思想观念等影响颇深,现代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强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学校体育的改革提出了新目标和创新理念。

四、如何在体育专项化教学中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 在专项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体育专项化教学中众多的体育项目需要团队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而想要获得优异的成绩,就需要学生间的密切配合。教师可以依据训练的项目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例如,在健美操的教学中,依据学科特点而言,它所培养的是学生健美操的基本步伐、组合能力以及学生集体表演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协调力、节奏感、表演力以及对于美的欣赏力。但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形成团队意识,明确自身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形成责任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且学会尊重他人,与同学和谐相处,从而加强团队的协调能力和配合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使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发挥应有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使教师的教学不仅是技能的教学,更是育人的过程。

2在体育专项化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使学生处于自由、放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进行。因此,教师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师在教学前就将教学规划完善,并依据规定进行确定的模式进行,最后形成既定结论,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式,难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曾提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少讲,让学生进行实践感知,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获得方法的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投篮练习中,学生在距离篮圈3.5-4米的地方投篮总是感觉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找出问题,对症下药。如因球举得太高而作用力距离太短、出手时间把握不准等。教师要让学生针对具体的问题找出解决策略,从而通过实践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学生讨论等形式,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3在体育专项化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贡献社会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校内进行体育训练,还应当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中,对全民进行体育锻炼的引导,使全面参与运动,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从而增强全民体质,为中华崛起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诸多校外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校外的体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城市的马拉松比赛,宣传体育精神,带领体育爱好者以及普通公民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从而增强体魄,提高全民体育素养。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中,进入社区帮助老年朋友、小朋友进行规范化的体育训练,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社区中的体育器材,合理运用社会资源,进行体育运动,增强全民体育,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使老年人爱上体育,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使小朋友正确运用体育器材进行运动,掌握运动要领,从而为小朋友的体育运动奠定基础,促进小朋友的健康发展。教师引导高中生参与到社会中,并贡献社会,能使学生与社会进行更多接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让学生贡献社会,能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境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有助于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五、在体育专项化教学改革中完善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

1.因地制宜,讲求实效

体育专项化在教育学体系改革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应切实注重体育课程的实效性。首先,整体规划体育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外活动等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课间操,课外活动的有效坚持,形成学生良好的运动健身习惯;其次,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1-2项运动技能,确保学生自主选课,实现学生乐学目标,配备专项能力突出的教师帮助学生切实提高运动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2.师生互动,协同发展

在教育学领域,教师的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整体。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协同发展。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解、示范市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的人格、德能展示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而学生的学习态度、氛围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激情,学生的反馈是教师改进教学的有效凭借。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师的德、能素养,更要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形成积极主动、身心愉悦、团结进取的学习氛围,把“教”和“学”协调统一,以求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3.政策支持,健全评估

教育部对学校体育有明确的文件规定,对不同学段的科次、课时、师职、场地设施等有详细的要求。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并健全评估体系、进行目标管理。

总之,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得到思维的拓展,精神境界的提升,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素养,从而与新时期的教育相符合,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打印]      [关闭]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