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函数导数问题中的多思少算 曾献峰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中学(351100) 摘要:函数与导数问题是高考能力考查的一个重要素材,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灵活性,综合考查学生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存在畏难心理,实际解题过程中又存在诸如:思考问题是否全面,条件转化是否等价,方法调用是否恰当,路径选择是否简洁,细节处理是否顺利,意志品质是否坚强,解题迷失时能否及时自我分析调控等等状况。基于学生的解题困难与高考命题多思少算的理念,本文尝试提供四个解题策略(数形结合,特殊值法,局部处理,构造函数法)来突破与化解难点,避繁就简。
关键词:函数导数,数形结合,分类整合,充分必要条件 正文: 函数与导数问题是高考能力考查的重要素材,高中数学引进导数知识,为研究函数的性质提供了简单有效的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构造函数,利用导数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画出函数草图,数形结合解题。高考中,这方面知识的考查往往不是简单的公式的应用,而是与数学思想方法相结合,突出考查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等等,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综合性。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的状况有:思考问题是否全面,条件转化是否等价,方法调用是否恰当,路径选择是否简洁,细节处理是否顺利,意志品质是否坚强,解题迷失时能否及时进行自我分析调控等。 多思少算,注重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寻找好的突破点,做到轻松上阵,避繁就简,事半功倍。我们从如下四个解题策略来突破与化解难点。 一、 数形结合,四两拨千斤 例1、(13福建理)设函数的定义域为R,是的极大值点,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是的极小值点 C.是的极小值点 D.是的极小值点 解析:此题若借助数形结合的思想来构造函数图像,利用函数图像的变换易得选项D,做到小题小做。
例2、(13湖北理)已知为常数,函数有两个极值点,则( ) A. B. C. D. 解析:该题作为选择题压轴题,有较大难度。依题意,,令得,则函数与有两个交点,如图所示,横坐标分别设为。过点且与相切的直线方程为:,数形结合可得:且。由图可得:;;,所以在上是增函数可得:,由的取值范围得答案D。若作为一道解答题,则需要分类讨论,过程复杂,而用数形结合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而且指明了解题思路的正确方向。
例3、(2013年5月厦门质检理)函数在点处的切线为,若在点A处穿过函数的图像(即动点在A附近沿曲线运动,经过点A时,从的一侧进入另一侧)求的值 解析:由知在点处的切线方程是:,令 则 切线在点A处穿过函数的图像 由数形结合可得此时两边附近的函数值异号, 的极值点 若,则都是的极值点, 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恰当地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得解题思路变得更加灵活,解题过程更加简洁。
二、 特殊值法,仙人指路 例4、(2013年高考新课标1(理)),,若≥-2时,≤,求的取值范围 解析:设函数==(), ==, 由题设可得≥0,即,又 即, 令=0得,=,=-2, (1)若,则-2<≤0,∴当时,<0,当时,>0,即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故在=取最小值,而==≥0, ∴当≥-2时,≥0,即≤恒成立, (2)若,则=, ∴当≥-2时,≥0,∴在(-2,+∞)单调递增,而=0, ∴当≥-2时,≥0,即≤恒成立, 综上所述,的取值范围为[1,]. 评析:利用的函数值可以较快的估计出参数的取值范围,避免过多的分类讨论。 例5、(2013年高考新课标II(理))已知函数),当时,证明 评析:此题属于恒成立问题,可转化为,但若以为主元,注意到当,有,那么只需证明当时,即可,这样处理之后避免了对参数的分类讨论,计算量大大减小。此题也可借助数形结合来寻找证明的思路。该题若按以往的命题思路:若,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则难度更胜。
三、 局部处理,星火燎原 例6、设函数,若对所有都有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 评析:若选用分离参数法来处理,可构造函数,易证在上为增函数,最小值在处取到,但没有意义,无法处理;所以我们可选择直接构造函数,注意到要使得恒成立,那么在的局部范围内应该有,那么原命题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即,这样由局部处理得到必要条件之后再去寻求充要条件。 解析:若,则, 在上单调递增,则成立; 若,则,,递减,有 不合题意,综上有
同样的方法可以处理下列的题 (1)(13文科质检题)函数在点处的切线为,且与轴相交于点,若点的纵坐标恒小于1,求实数取值范围 (2)(2010宁夏)若恒成立,求实数取值范围 例7、(12厦门质检理)已知函数若的最大值为0,求的取值 解析:定义域为,依题意,是极大值点, ,此时有 ,在递增; ,在递减,在处取最大值0 这里我们先通过考虑必要条件得出k的值,再验证其充分性,这比标答给出的解答简单很多。
四、构造法,开天辟地 例8、(),若总有 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评析:易得时,在上是减函数,不妨设,则可去掉绝对值得:即。构造函数,则转化为证明在上是减函数即可 现在高考强调知识交叉、渗透和综合,试题坚持能力立意,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各种能力,需运用合情推理,寻找规律,进而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验证,有效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需要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多思少算,从多角度分析试题,综合选择比较恰当的方法节约时间,从题海里跳出来。
参考文献: [1]福建中学数学编辑部.2014福建省高考总复习一轮用书学海舵手,山东科技出版社,2013 [2]福建中学数学编辑部.2014福建省高考总复习二轮用书学海舵手,山东科技出版社,2013 [3]吴剑.高考常考题型分类总结(导数三).人教论坛数学空间,2011(3).6 [4]2013年高考数学解答题解法荟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3(7)
发表在2015年第6期的《福建中学数学》,期刊号:CN35-1084/O1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