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快孰慢——论2015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17题
欧剑雄 (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 福建 莆田 351100)
一、试题及其引发的争论
【题目】如图,在竖直平面内,滑道ABC关于B点对称,且A、B、C三点在同一水平线上。若小滑块第一次由A滑到C,所用时间为
C. 本题为2015年高考福建理综卷第17题,参考答案为A。这道试题一出现,便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 观点1.认为A答案正确。持该观点的教师认为:由于AB段为凸曲面,考虑到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滑块在该段运动时所受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减小;反之BC段为凹曲面,滑块在该段运动时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增大。而滑块从A滑到C时经过AB段任意位置的速率均大于从C滑到A时经过该位置的速率,从A滑到C时经过BC段任意位置的速率均小于从C滑到A时经过该位置的速率。故滑块从A滑到C时经过B点、C点的速率分别大于滑块从C滑到A时经过B点、A点时的速率。由此往下有两种解法:
解法(1):由于滑块从A滑到C时经过B点、C点的速率分别大于滑块从C滑到A时经过B点、A点时的速率,故滑块在AB段的平均速率
解法(2):根据滑块通过A、B、C三点的速率大小关系,结合运动过程的速率-时间图像,可得
观点2.认为D答案正确。持该观点的教师认为:仅根据几个点的速度并不能判断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率。虽然滑块从A滑到C时经过B点大于滑块从C滑到A时经过B点时的速率。但是,
那么上述观点究竟孰是孰非?观点1中的两种解法都是不严谨的,而支持观点2的教师却举不出
二、 1.三个引论 为了方便后面的叙述,先介绍以下三个结论。
引论(1):对于斜面轨道,摩擦力对滑块做功
引论(2):对于题目所给曲面轨道,滑块从A滑到C的末速度
引论(3):若常数
因为函数
首先证明斜面轨道下,结论
记滑块的初速度为
如图所示,在轨道上取两点D、E关于B点对称。滑块从A滑到C过程中经过这两点的速度分别记为 结合引论(1),根据动能定理有:
故
在D点和E点各取一微小位移
滑块从C滑到A通过这两段微小位移的时间和
又
(式中
而
根据引论(3)可知
(也可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来证明斜面轨道
3.曲面轨道
再证明任意曲面轨道上,结论 轨道AB段为凸曲面,故滑块在轨道AB段运动时,轨道对其的支持力
轨道BC段为凹曲面,故滑块在轨道BC段运动时,轨道对其的支持力
我们仍在轨道上取两点D、E关于B点对称,并将滑块从A滑到C过程中经过这两点的速度分别记为 考虑到滑块摩擦力的变化,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得到:
故
在D点和E点各取一微小位移
滑块从C滑到A通过这两段微小位移的时间和
因为
根据引论(2),滑块从A滑到C的末速度
三、试题评析
虽然我们能够证明对满足题意的任意曲面均有 1. 试题难度过大 从上面的证明过程来看,本道试题的绝对难度极大,考生根本不可能按正确的方法做出判断。而选择题这种题型本身存在一定的误差,有一定猜测的概率。[1]选择题难度过大会造成考生放弃思考而凭感觉乱猜,使试题完全丧失考试功能。 在考后访谈中,有50%的考生表示在考场上“无从入手,只能凭感觉猜个答案”。考虑到受访对象整体能力较强(历届该班学生高考总分平均分均在全省前1%),因此实际上所有考生的猜答率肯定远高于此。 2. 试题效度低 考试的目的是根据考生在考试中的表现推测考生的心理结构或能力,进而预测考生在非考试环境下的表现或行为。[2]对于高考物理而言,我们预测分数高的考生应该具有较强的物理学科能力。效度就是用来衡量这种预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的指标。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效度是评价其科学性最为主要的指标[3]。 从考后访谈中的结果来看,除了那些“凭感觉猜答案”的考生外,选择A选项的考生的解题过程基本与观点1相同,也就是说思维不严谨的考生反而能答对本题。还有部分考生也想到了观点1的解法,但他们认为此方法只能比较两者末速度的大小,而不能比较两者时间的关系,在花了大量时间不断地尝试其他方法仍不能做出判断之后,就选择了D选项;不难看出,这部分考生的思维更加严谨、物理学科能力更强,调查中也发现这部分考生平时的物理成绩均在实验班中名列前茅。也就是说在高分段,这道试题的得分与学生的学科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文献[4]提出的试题效度理论,笔者认为本道试题为低效度试题,这类试题不宜在高考中出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物理测量理论与实践(2007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雷新勇,周群.试题命制的理论和技术(一)[J].考试研究,2008,04:84-97 [3]吴根洲.高考效度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4]欧剑雄.高考物理试题效度证据的研究[J].物理通报,2015,7:85-90
本文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物理教师》(刊号32-1216/O4)2015年10月。
|
闽公网安备 35030202000319号
版权所有:莆田第一中学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序号:闽ICP备05012062号-1号]
地址: 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办学园南街1699号 351100 05942631666 电话:05942631666 传真地址:05942631938